(一)科学思维方式具有特殊作用
毫无疑问,在四大思维方式中,科学思维方式以求“真”为核心价值,以“实事求是”为基本模式,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最为直接,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求善、求美和求利等思维方式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就没有存在空间。事实上,艺术思维方式就往往通过“创造性直觉”“想象力” 等特殊能力在科学研究、科学发现、科学创造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特殊作用。本书第四章“概念的基本理论”第四节“概念和意象”,对此有专门的论述。卡尔·波普尔说:“每一个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者在伯格森意义上的‘创造性直觉’[38]”。然而,科学思维方式注重以客观事实为原材料,注重概念的清晰和明确,注重推演过程的严密等方面的特质,对于学术研究无疑有着特殊的意义。学术研究以“真”为核心价值,以“求真”为己任,以“实事求是”为基本准则。可以说,学术研究的过程,就是以科学思维方式为主,艺术思维方式、功利思维方式和宗教思维方式等协同发挥重要作用的运行过程。以学术研究为志业者,必须好好训练、习得科学思维方式,并不断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自然科学领域的学者研究学术问题,必须具备极强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很多仪器设备。有些仪器设备还非常复杂、非常昂贵。比如,测量高能粒子,科学家们需要对撞机等设备。相对而言,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对仪器设备的要求不那么高。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者们依凭的主要还是他们的大脑,确切地说,是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思维能力。这是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们拥有的一种看家本领。
(二)科学思维方式训练不足是关键短板
值得追问的是,社会科学领域的有些研究者,尤其是青年研究领域的研究者,其科学思维能力水平如何?在将逻辑知识转化为逻辑能力、训练和增强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方面,有多少清醒的意识,下过多少实实在在的苦功夫?
科学思维能力是长期学习与实践的产物。当今学术研究队伍中,包括青年研究队伍中,拥有硕士、博士学位者越来越多。然而,毋庸讳言,不少青年研究者在学习、训练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功夫下得很不够。这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直接相关。
各个学科的教育是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首先需要各个学科共同发力。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具体内容虽然有别,但它们必须谨守的逻辑规则和要求却没有二致。教育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和方法,通过发现问题、界定概念、把握论据、作出判断和推理等多方面长期的实际训练,帮助学生学会在谨守逻辑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多种具体逻辑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所有学科、所有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师的责任。然而,多年来,很多学校的学科教育往往只注重以相关“陈述性”知识的灌输、给学生现成答案为主,而对学生“程序性”[39]知识的培养教育则非常有限。作业、小论文等形式的练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现在很多学科的教学,尤其是文科的教学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作业、小论文等练习的要求并不多、也不高。
其次需要学校开设“形式逻辑”“思维科学”等系统讲授科学思维理论和方法的课程。然而,事实上,很多学校当下已经很少,甚至不再开设“形式逻辑”“思维科学”等课程。甚至有不少学生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些课程。即使有学校开设了“形式逻辑”课,这些课课时一般也比较少,而且往往以“陈述性”知识的介绍为主。教完种种“陈述性”知识以后,承担“形式逻辑”课教学的教师往往已经无暇指导学生开展实际训练了。毋庸讳言,当今中国教育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总体上还处于“无为而治”的状态。如此,学生不仅对科学思维方式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知之甚少,还因为缺乏多种变式练习和实践的机会,难以将种种科学思维方式的理论和方法转化为科学思维的能力。在此情况下,科学思维习惯的养成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自然无从谈起。因此,毋庸讳言,科学思维能力的匮乏,已经成为当下很多高校毕业生,甚至不少硕士生、博士生共同的不足和缺陷。“前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曾指出:现在培养的十多万基本上不合格和学风不佳的博士,他们将会充实到大学和科学研究机构,由这些不合格的博士再培养出更多不合格的博士,这就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怪圈。所以,我预计二十年以后,我国的教育和科学水平还要下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还要拉大[40]。”刘道玉的言论或许有些以偏概全,却未必没有揭示出一些真相,特别是学历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并不匹配的现实状况。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接受了很多年系统的教育,但是,不少学术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却清楚地反映出,他们“具体的思维方法往往主要表现为:以经验和常识为主要的思维材料和知识背景,以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模糊的概念为思考的基本单位,以直觉式、本能式反应,而不是以严密的逻辑推演和严谨的计算为思维的主要过程[41]”。以这样的思维方式方法开展学术研究,研究者如何能够准确把握问题、确定合适的选题,如何能够合乎逻辑规范地使用概念,如何能够合乎规范地进行实证研究,如何能够在以扎实的论据证明论点、文题相对、层次分明等方面体现出严谨的逻辑性?或者说,如何能够体现出训练有素的特质,是值得怀疑的。
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以来,青年研究就一直努力跻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界,成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构建青年学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具有一种标志性意义。毫无疑问,能否真正跻身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界,关键在于青年研究是否在对问题的把握、概念体系的建立、基本逻辑的谨严等多方面按照哲学社会科学界普遍遵循的学术规范要求,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为繁荣和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然而,实事求是看,40多年来,青年研究总体上既未能把准青年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又对青年问题背后的社会根源等缺乏必要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既缺乏现实的新鲜度和敏锐度,又缺乏历史的厚度与深度;既缺乏调查研究的热情与能力,更缺乏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甚至在青年、青年性、青年发展、青年期等基本概念界定和青年研究基础理论建设方面,还处于缺乏深入研究,众声喧哗、说不清楚的初级阶段。虽然进入21世纪以来,“青年研究专业化规范化有所突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用专业方法来推进青年研究,尤其是青年社会学等学科的推动,给‘实证说理’的青年研究做出了榜样[42]”。但是,青年研究至今依然未能真正得到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笔者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不少青年研究者缺乏科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学术素养难以满足学术研究、提升中国青年研究整体学术水平的需要。
强化科学思维方式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努力提升科学思维能力,这是苦练学术内功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青年研究者依然任重而道远。
【注释】
[1]李伯重.论学术与学术标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2006(4):49.
[2]甘正芳.中西学术考释[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1):75;78.
[3]甘正芳.中西学术考释[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1):75;78.
[4]许苏民.也谈学术、学术经典、学问与思想—对梁启超、严复、王国维观点的质疑兼评“现代学术经典之争”[J].开放时代.1999(4):108;109.
[5]叶秀山.何谓科学的、学术的精神[J].文艺理论研究.1998(2):34.
[6]许苏民.也谈学术、学术经典、学问与思想—对梁启超、严复、王国维观点的质疑兼评“现代学术经典
[7]詹春燕.从学术涵义的发展谈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7(5):45.45.
[8]詹春燕.从学术涵义的发展谈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7(5):45.45.
[9]甘正芳.中西学术考释[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1):75;78.
[10]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934;1935.
[11]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934;1935.
[12]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三十三.转引自李伯重.论学术与学术标准.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J].2006(4):50-51.
[13]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931.500.
[14]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931.500.
[15]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097;2176.
[16]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097;2176.(www.xing528.com)
[17]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1935.
[18]欧内斯特·波伊尔.学术水平反思——教授工作的重点领域[R].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美国普林斯顿.1990:22.
[19]张志刚.宗教研究指要(第1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69.
[20]罗伯特·所罗门 凯思林·希金斯著.张卜天译.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10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18-19.
[21]刘宏森.学术批评:青年研究亟待填补的洼地[J].当代青年研究.2014(4):123;124.
[22]刘宏森.学术批评:青年研究亟待填补的洼地[J].当代青年研究.2014(4):123;124.
[23]甘正芳.中西学术考释[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6(1):78.
[2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73.
[25]转引自:詹春燕.从学术涵义的发展谈我国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构建[J].江苏高教.2007(3):46.
[26]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规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10):73.
[27]刘宏森.学术批评:青年研究亟待填补的洼地[J].当代青年研究.2014(4):126.
[28]苏长和.学术自觉的四大要求[N].社会科学报.2012(2):1.
[29]李伯重.提高学术水平须先理解何为学术[N].光明日报.2005.8.4:5.
[30]李伯重.论学术与学术标准[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4):50-51.
[31]林文俏.相对论的意义:影响世界百年[N].南方日报.2016.1.7:A22.
[32]基础研究何以成为创新的重中之重?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615662054807777&wfr=spider&for=pc.
[33]高飞.从学术自觉到学术自由[J].大学教育科学.2016(5):81.
[34]高飞.从学术自觉到学术自由[J].大学教育科学.2016(5):81.
[35]刘宏森.“创新思维”培养何以艰难[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1):19-20.
[36]杨楹.解读“宗教”的新视角——宗教思维方式探究[J].学术界.2000(4):59.
[37]刘宏森.“创新思维”培养何以艰难[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1):20.
[38][英]卡尔·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THELOGICOFSCIENTIFICDISCOVERY)[M].査汝强,邱仁宗,万木春,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8.
[39]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狭义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指技能,包括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认知技能又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等。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对学生进行某种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时不应该忽视有关概念、规则等的传授,也不应该将学生埋入题海之中,埋头苦练,而是应当首先使得学生掌握或理解有关操作或运算步骤的知识,然后通过变式练习,以促使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见: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2-103.
[40]宋赵来.学术腐败:动摇中国的发展根基.光明日报[N].书摘.http://epaper.gmw.cn/sz/html/2010-08/01/content_20885.htm?div=-1.
[41]刘宏森:“创新思维”培养何以艰难?[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3):19.
[42]何绍辉.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青年研究与青年学[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5):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