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看病,需要把准病症,辨析病因,在此基础上开具处方。人命关天,医生的所作所为一点都不能马虎,必须讲求规范、严谨。学术研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辨析问题背后的种种原因,在问题和原因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正确、可行的思路和方法、途径,其成果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世界和人生的把握,直接关系到人们破解问题的进程。因此,学术研究者必须像医生那样具有严谨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按照一整套完整明确的规范要求行事,一点都不能马虎。有学者指出,“学术并非人人可为,只有受过专门训练并在特定环境中方能进行[23]”。确实如此。
(二)学术规范的基本内涵
1.学术规范的基本要素
学术规范是学术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沈壮海认为:“学术规范是学术发展的基石,是学术发展的生命线。把握住这个生命线,学者的学术生涯才会更辉煌,才可能产出理想的学术成果[24]”。
博耶认为学术规范的基本内涵,包括“知识”“明确的目标”“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创造性地使用资源”“有效的交流”“重要成果”等要素。其中——
“知识”,即“学者都必须具有研究项目所要求的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知识”;
“明确的目标”,即“无论进行哪种学术工作首先要明确工作的意图是什么,最终达到一个什么目的”;
“适当的方法和程序”,即学术研究的方法是否合适,设计是否规范、合乎逻辑等;
“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即学术研究者善于运用拨款、基金等财力资源,以及人力和智力资源等;
“有效的交流”,即学术研究者之间要通过研讨和交流,相互启发,同时研究者也要努力让学术界之外的人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实现研究的价值;
“重要成果”,简言之,即学术研究的价值及其载体[25]。
沈壮海认为,“对于学术规范,人们有不同的分类概括。我们拟探讨的规范包括:话语规范、选题规范、研读规范、方法规范、论证规范、行文规范、署名规范、引文规范和道德规范[26]”。值得研讨的是,沈壮海所说的“方法规范”与其他多种“规范”之间似有较多的交叉和重叠。比如,“选题规范”“研读规范”“论证规范”“行文规范”等多种规范之中,就有相应的“方法规范”。这就需要人们进一步梳理沈壮海罗列的诸种规范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综合学者们的意见,笔者认为,从根本上说,“不同学科的理论内涵差异虽然很大,但在基本的逻辑规则方面则面临着共同的要求。要言之:学科不同,但其基本的逻辑要求却并无根本的不同:都需要以可靠的论据、符合逻辑规律的推理等思维形式,得出具有必然性的结论。这其实就是学术规范的核心要求[27]”。学术规范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准确把握问题
●严谨使用概念
●提炼明确论点
●提供充要论据(www.xing528.com)
●合乎逻辑论证
2.学术规范基本稳定
郑浩认为:“与经典学科相比,现代学科建制主要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诚然,现代社会中,学术研究的范式面临着变革与创新。“强调理论的实践性”“学科判断的标准依据应用性的研究问题而定”,尤其是“以社会问题为主”,强调多学科协同等,确实体现了现代学科建制的特征。然而,毫无疑问,无论怎样现代,无论何种学科、专业,无论怎样变革和创新,学术研究者都必须始终坚持求真的价值追求、实事求是的基本思维模式,注重概念内涵外延的清晰,注重论点的鲜明,注重论据的充分和必要,注重论证过程的逻辑严谨。在此基础上,精准把握问题、深入到位地分析原因、以扎实论据有力支撑论点、“对症下药”地提出应对之策。
(三)学术自觉是学术研究者的基本素质
学术研究是人们直面种种未知,有意识地通过精研探析、变未知为已知的过程。因此,学术研究过程应该是一个学术自觉的过程。
1.学术自觉的基本涵义
简单说,学术自觉是指学者对自己研究什么问题、为什么要研究、怎样进行研究等问题都有清醒的认识、主动的设计与安排。苏长河认为可以分别从四个方面把握人们学术自觉的状况。一是对研究的问题要有自觉。“社会科学工作者需要自觉地立足于国情和民情,选择研究的问题和设计研究议程”;二是对使用的概念要有自觉。“概念是理论话语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西方社会科学中的绝大部分概念都是从西方发展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我们在使用时则必须结合本土实际,自觉地进行辨析和鉴别”;三是对所利用的材料和文献要有自觉。“该问题包括两部分:其一,如何有鉴别地使用西方语言文献特别是英语文献;其二,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和保护本土文献。后一个问题应该上升到保护国家文化主权的高度来看”;四是对研究所采取的立场要有自觉。“自然科学可以没有国界,但社会科学一定是有国界的[28]”。很显然,苏长河虽然是从立足中国实践、破解发展难题、建构中国话语、创建中国范式这一特殊视角和意义上考察学术自觉问题的,但他对考察学术自觉问题的基本维度——选题、概念、论据、研究立场等——的把握,对于学术研究者却有着重要而普遍的借鉴意义。
2.学术自觉的基本意义
研究者具有学术自觉,必将极大促进学术研究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1)学术研究对象选择上的自觉。事实证明,具有学术自觉,有助于研究者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理论与现实的需求,从中遴选、确定更好的学术研究选题;
(2)学术过程中的自觉。具有学术自觉,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能够训练有素地、几乎无意识地谨守和运用学术内在逻辑规范开展学术研究活动;
(3)对研究方法的自觉。具有学术自觉,研究者将能熟练运用包括大量观察、数据分析等在内的实证法或实验法,熟练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同时,研究者明白这些具体研究方法自身的缺陷,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扬长避短,灵活、综合运用,充分发挥各种研究方法之效能;
(4)坚守学术伦理。具有学术自觉,研究者将谨守学术伦理,坚持实事求是,而不会听命于权力、利益等种种外在的律令,从而杜绝种种“伪学术”“学术泡沫”,保证学术研究的严谨与可靠。
3.学术自觉来源于科学思维方式的训练
学术自觉的形成,首先需要学术研究者系统学习科学思维的理论和具体方法;其次,需要学术研究者长期浸淫于具体深入的学术实践之中。通过学术实践,研究者逐步把科学思维方式的相关理论和具体方法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其三,不断对自己的学术实践进行总结,开展对“学术研究”的“学术”研究,强化对科学思维方式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术自觉。对于学术研究者来说,这三个方面的努力缺一不可。
当今参与学术研究的诸君当扪心自问:自己在这三个方面投入过多少精力?下过多少实实在在的苦功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