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60年一直到1966年这六年当中,我实践机会特别多,就拿《挑华车》来说,我平均是五天唱一次。1963年我们去香港,五大头牌每个人每天有一折戏,每天演出前面都要垫戏。去香港我带的剧目最多,《三岔口》《狮子楼》《打酒馆》《战马超》《挑华车》。今儿马连良先生《淮河营》,我头里《挑华车》;明儿裘盛戎先生《铫期》,我头里《战马超》;赶明儿后头张君秋先生《望江亭》,我头里《狮子楼》;赵燕侠老师《玉堂春》,我头里《打酒馆》。反正我老得给头里垫戏,所以说我的实践机会在我们这一代人里头,在这个年龄段来说,在众多同学之间,我的实践机会相对地多,也是赶上这么一好机会。
杨少春老师给学生魏学雷说戏《狮子楼》
《
挑华车》是武生必学必演的剧目之一,百年来传承不衰。它不仅需要演员有长靠武生的功架气度,还需要演员表演繁难的身段和武打,载歌载舞,是检验武生演员整体水平的试金石。
《挑华车》中杨盛春饰演高宠(www.xing528.com)
那时候我跟头翻得还挺好,因为年轻,开始唱《雁荡山》的时候,元庆老师走了,我就唱孟海公。我唱两回说不唱了,没劲,我还是翻跟头去吧。我就来演兵,到时候又打、又夺刀、又翻城、又毛撺,这些短打戏,比如《卧虎沟》和武松的戏真演了不少。为什么有的勾脸的戏我没演?虽然我喜欢勾脸戏,比如《四平山》《状元印》,我在学校跟沈先生学得很扎实。因为后来马连良先生说:“小子,你不要演勾脸戏,现在有扮相就得亮扮相,到五六十岁你还想演哪吒呀?你就得往脸上抹油黑了!”老先生说的是这个艺术规律。所以说这些勾脸戏没怎么让我演。
裘盛戎(左上)、张君秋(右上)、谭富英(左下)、马连良(右下)合影
《卧虎沟》中杨少春饰演艾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