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筱兰香、张盛义、朱全盛、缪安文、袁永隆、王成家、筱艳秋等一班蒲剧名家来到酒泉,他们都有各自的艺术专长和绝招,使蒲剧声誉为之大振。筱兰香虽系男性,但他扮演的花旦角色却惟妙惟肖,其形容情态、音韵步履无不胜似女性。他扮演的《隔门贤》《花换布》《麦红罐》《大上吊》《庄子先生三探妻》《李彦贵卖水》等戏中的女主角艺冠群芳,唱功做功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他们来自民间,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形象生动,刻画入微,并且常演常新,久观不腻,观众为之折服。高金来在《铡美案》中扮演的包公、《法门寺》中扮演的刘瑾、《黑风帕》中扮演的商旺,以其粗犷豪放的音域、落落大方的做派,受到观众的赞美,享有“活包公”的盛誉。李芳轩专工须生,凡他扮演的须生角色,无不生动深邃地刻画出各类人物不同的心理状态和音容笑貌,《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芦花计》中的闵子骞、《放饭》中的朱春登、《大上吊》中的刘全、《法门寺》中的赵廉,都是他的拿手角色。尤其他的台架做派、耍纱帽翅儿和根据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灵活变换脸色的硬功,堪称一绝,在酒泉、高台、武威、张掖一带观众中享有极高声誉。缪安文的丑角戏,情态幽默,语言滑稽,往往逗得观众捧腹大笑。筱艳秋主演的《王宝钏》《白玉楼》《秦香莲》《祭江》《三娘教子》《五典坡》等青衣戏,在观众中也有极大影响。其次像成金发、陈富荣、朱全盛、王成家、苏义亭、宋福林等,他们也都各具专长,各有特点,深受观众欢迎。1945年至1948年的上半年,是晋新社名噪河西、誉满酒泉的鼎盛时期。尽管当时酒泉城内已有如前所述的五家戏剧社团对垒竞技,但晋新社始终处于场场满员的优势之中。
1948年山西解放了,七、八月间,筱兰香带着朱全盛、缪安文和他的鼓师、琴师回了山西,张盛义、狄隆山、任金柱上了新疆。剩下的虽有二十几人,但因行当不全、器乐薄弱,在酒泉已失去了竞争能力。为了剩下这班人的生计,他们又到高台继续演出。那时的高台隶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酒泉专员公署)管辖,许多人常来酒泉办事,对晋新社的演戏情况比较了解,因此在高台总算站住了脚。直到1949年7月,又回到酒泉。这时又有几个人回了山西,晋新社遂告倒闭。不久酒泉解放,李芳轩和周富德、苏义亭参加了当时的人民秦剧社(现祁连剧团的前身),有的改行经商,有的说评书。成金发、高金来,陈富荣、朱秉华、宋龙池、胡改名参加土地改革,在酒泉农村安家落户,繁荣十年的晋新社至此彻底解体。(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