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新社又叫共和社,酒泉人都称之山西班。这个民间职业戏剧班社,是由来自山西的部分蒲剧艺人组成的。在酒泉演出的历史长达十年之久,曾经名噪一时,享有极高的声誉,给酒泉的戏剧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时至今日,一些六十岁左右的人一提起当年的山西班,无不交口称赞。那班演员中的狄隆山、筱兰香、李芳轩、张盛义、朱全盛、缪安文、陈富荣、成金发等名角的舞台艺术形象和他们演出时认真卖力、一丝不苟的舞台作风,又从人们的记忆深处翻腾出来。说不完的戏剧故事、一幕幕的舞台场景,把人们的思绪又拉回到四十多年前……
那是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个年头,东北、华北沦陷区的人民,不甘忍受日本侵略者的凌辱,纷纷向西北大后方逃亡。此时晋西北地区万荣县的部分蒲剧艺人,为了免遭战祸,谋求生计,在著名须生狄隆山、花旦宋鲜梅(女)的倡招下,集结了各个行当的头牌演员二十多人组成班社——晋新社,西行演出。这批艺人中有大花脸任金柱,青衣孙成群,花脸王三喜,生角宋龙池、田明山,须生朱秉华,正旦薛玉生以及宋福林、荆绍武等。他们一边演出一边西行,入潼关、经陕西、进甘肃,其间曾到西宁演出,又大获成功。共和社的大部分演员都是初露头角的青年人,无论演技水平、舞台作风,上演剧目与其他戏剧同行相比,都有许多独到之处,因此在西宁戏剧界也还算小有名气。常言道“出头的椽子朽得早”,正因如此才引起马步芳的“重视”,他们早把抓兵的网撒在共和社的周围。为了逃避抓兵,全班人偷偷地离开西宁,辗转北上,于1941年秋来到武威。那时武威是马步青的势力范围,他们在武威虽然开锣告捷,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但马步青抓兵的魔爪又向一班青年演员伸来。“天下虽大,何处有我等立足之地”,被逼无奈,全班人只好西上酒泉,最后在酒泉落脚。(www.xing528.com)
山西旅肃同乡会将他们安排在山西会馆(今第二幼儿园)住宿并演出。这班戏由于他们行当齐全,演员都具有各自的艺术表演技巧,再加上他们认真卖力的演出作风,首场演出便受到观众的盛赞,许多商号和戏剧爱好者给他们披红挂彩、褒赠金钞,山西班的名声从此在酒泉观众中传扬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