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腔与“秦”的关系-酒泉戏曲史简编

秦腔与“秦”的关系-酒泉戏曲史简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即采凉州(今武威)一脉传存的“秦声”,与西域所获“奇伎异戏”与之互鉴,制成宫廷乐舞,因该乐舞多有“秦声”“秦姿”,故取名“秦汉乐”“秦汉伎”,后又名“西凉乐”,“秦声”由此又成为甘肃乐舞的代名词。

秦腔与“秦”的关系-酒泉戏曲史简编

天水有个古迹叫牧马滩,据说是秦始皇先祖嬴非子为周王室牧马的地方。秦朝的先民东移时,也把自己当时自娱的唱腔带到了陕西。后来由于秦朝的强大以及生活的富足,人们当时的娱乐也只是击缶而歌,没有形成定式的唱腔和招式,随着一匹匹良马和天水送马人的不断来往于天水与关中,西部的歌谣和故事被当时的聪明人编成了故事并且带进了当时的秦国。据当地的传说,当时秦穆公很喜欢听歌谣和传说,就广为搜集好听的歌曲,但他都不满意。后来,有个天水的送马人叫禺餮,他就把流传在天水的民间小调和说唱故事情节的说唱人带到了当时的国都咸阳。秦穆公听了很高兴,并且经常让他们为自己说唱,禺餮看见秦穆公喜欢,就组织了一个更大的说唱团队来到秦国,还组织聪明的说书人继续为秦穆公编唱。由于宫廷的畅行,这种不成熟的艺术也就流入了民间。公元357年,氐人苻坚于姑臧(今甘肃武威)建立前秦后,曾移氐族15万户于河西(详参吕思勉《先秦史》),从此,使其嬴氏祖先所传“秦声”也带入该地,并与聚居河西一线之月氏、鲜卑、吐谷浑、羌等各民族音乐舞蹈逐渐融合,这便是后来《隋书·音乐志》所载“魏太武帝平河西,得沮渠蒙逊之伎,宾嘉大礼,皆杂用焉。此声所兴,因而改变,杂以秦声也”之因由。公元386年,苻坚部将吕光(略阳人,即今甘肃张家川、清水一带)平西还师途中,得知其主于淝水战败身亡,便在武威自立为王,这便是历史上所称的“后凉”。吕光既成国君,不可没有伎乐。于是,即采凉州(今武威)一脉传存的“秦声”,与西域所获“奇伎异戏”与之互鉴,制成宫廷乐舞,因该乐舞多有“秦声”“秦姿”,故取名“秦汉乐”“秦汉伎”,后又名“西凉乐”,“秦声”由此又成为甘肃乐舞的代名词。故此,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曾在《送周子成参知入秦并问赵仲一》一诗中,便以“有兴真宁问天水,醉后秦声与赵声”诗句,隐喻秦声与天水之间不寻常的渊源关系;清乾隆所撰《凉州志》,也便有了“古凉州民习秦声已久,甘州亦然”一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