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植县白族人家几乎家家设有神龛,以便平常祭祀祖先。如大建旁村是一个白族人村寨,几乎每个家庭都设有祖先堂。祖先堂一般设在正房堂屋或堂屋上面的楼上,墙上立一龛位,上面写着“本音某氏门中历代宗祖亲先后内外老少之灵位”或“本音某氏门中历代内外老幼宗祖之香位”,将历代祖宗都设在一个牌位。祖先牌位前放置供品盘、香炉、灯台和花瓶等。[52]家庭立祖先神龛,主要用于日常供奉,如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时上三炷香、烧一点冥币。有的村庄因没有公共性的大厅,家里举办婚丧嫁娶等事时,这种立在家中的神龛也就起到了祠堂祖先神位的作用。
桑植白族民众在立家先神龛书写家先神位(即家神)时,有不少讲究。家神就是贴在堂屋正中上方的神位牌。过去都是用红纸写的。一般是新居落成、娶新媳妇或过大年时写一次。正中写“天地国亲师位”,字要写繁体,字体要大;左右两边写“东厨九天司命”“某氏历代祖先”,字体小些。当然,家神两边还配有对联。写家神正中那一列字时,很有讲究。要求“天不压人”就是天字上面一短横与下面的“大”字留一点距离,意思是天人和谐;“地不开坼”,就是地字的“土”旁要与“也”字连在一起,意思是不要出现山崩地裂等自然灾害;“国不开口”,就是国字外面的大“口”要全包围,不能留缺口,意思是国家要完整统一;“亲不瞑目”就是写繁体字的“亲”字右边那个“见”字时,左上边要留点缺口,意思是先人要关注后代子孙,不要视而不见;“师不戴帽”,就是写“师”字时要把左边那一撇省去,意思是老师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需要什么桂冠粉饰;“位不离人”意思是说,人人要各安其位,不得越权僭位。这些规矩虽说给写家神的人设了许多门槛,但也体现了白族人爱国、尊师、亲亲、本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优良传统和祈求平安的善良愿望。[53]
桑植白族民众除日常祭祀祖先外,清明、中元、冬至等节气也有祭祖的礼俗。同治十一年(1872年)《桑植县志》载当地“祭礼”除清明、中元节外,“冬至日,亦祀祠祭墓”。桑植县白族民众各姓氏都建有祠堂,属于全族所有的称“总祠”,属于某支房所有的称“支祠”。各祠都有一定数量的田租、债息,专门用于祭祖和奖励,故每年都有几次大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除春节的游神最盛大外,就要数冬至祭祖了。(www.xing528.com)
冬至祭祖活动规模大,仪式庄重,费时也较长。一般分两个阶段进行:一是在冬至前一两天,各支房开始祭祀活动,由支房族长主持,杀猪宰羊,承办酒席。祭祖之日,大开祠堂门,族亲不分远近、贫富、大小,都身穿盛装,前来参加祭祀,礼毕,共进晚餐。届时由族长当众公布祠堂财产和收支,表彰奖励遵纲守纪的典型和卓有成就的族员,教育处治触犯族规、伤风败俗的不肖子孙,同时共议族内有关事宜。二是冬至节后数日,在总祠内举行合族的大祭祖,时间三五天不等,由各支房选派代表参加,待各支房代表到齐后,就举行祭祖仪式。由总族长和会首带领一班礼生列前,族众后随,聚集于祠堂神台前,面对本主和列祖列宗神主牌,躬身肃立;主持人烧香焚纸,奉献供果,燃灯点烛,鸣炮奏乐后,引导大家行三叩九拜礼。礼生致赞词后,宣读祭祖文牒,气氛庄严肃穆。最后按历代祖宗名讳,焚烧包封,供祖先作钱财之用。冬至除隆重的祭祖外,主要是商议族内大事,如财产的收支、承办者交接手续等。[54]
白族民间每年春节期间,都要到祖先的坟墓前焚纸点烛摆供品,祭奠一番,叫“送亮”。“送亮”的时间,一般是在农历春节的六日内,即除夕、新年初一、初二、初三、初九、十五进行。当夜幕降临时,家长即吩咐家庭成员洗净手脸,然后去坟前焚香、烧纸,敬献供品,叩头作揖,点灯照亮,放鞭鸣炮,虔诚祭奠。女儿、女婿或外甥也必备香烛纸帛及鞭炮,有的甚至还带花圈来到祖先坟前,隆重祭奠。此外,新近亡人入葬后三天内,也要进行“送亮”,在清明、忌日与生日期,也须“送亮”祭奠,至亲还要在大年初一给新逝的死者“拜新年”。[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