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庆寿礼俗-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

庆寿礼俗-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家族的寿庆习俗,清代民国时的一些文献对其有记载。土家族民众在庆寿时,还喜好请傩戏班演傩戏。周明阜等在《湘西风土志》中对湘西土家族的寿庆习俗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土家人一般年满六十岁以上,才能举行寿庆,接受儿孙和亲友的祝寿。在土家族看来,36岁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而且很凶险。张文华等在《走进辰州》一书中介绍了辰州土家族的寿歌,主要是傩坛师傅举行傩仪时演唱。

庆寿礼俗-土家族传统民俗文化

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居住在大湘西的保靖、永顺、桑植、永定、古丈、凤凰慈利、龙山、泸溪等县区。土家族的寿庆习俗,清代民国时的一些文献对其有记载。如民国二十年(1931年)《慈利县志》载当地土家族、汉族:“又有做寿习惯。人自五十以往,每十年但衣食给者,无问男女,照例举生日觞,献寿物。若屏幅、若对联、若障子,皆顶买文言饰之,文不必求工也,备物而已,宾客登堂,不必其能读悬壁之文也。又但饮酒而已,是为荦荦大者。以上,县俗通称曰‘红会头’。”土家族民众在庆寿时,还喜好请傩戏班演傩戏。如同治八年(1869年)《慈利县志》载:“至广集巫众,酬神了愿,谓之‘还傩愿’。”民国《慈利县志》对此则有更详细的记载:“又有一惯习陋俗,曰‘还傩愿’,无论红会、白会,群嗜演之。其法,舁木雕半像,累累若阵,斩之级环陈案上。巫者仗剑禹步,击鼓跳歌。礼神毕,则又杂陈百戏,袍笏登场,诨白乱弹,啁哳杂作,厥状若鬼,而堂上堂下观者乃至入神如木鸡。”[32]这里的“红会”即是指寿庆。

周明阜等在《湘西风土志》中对湘西土家族的寿庆习俗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土家人一般年满六十岁以上,才能举行寿庆,接受儿孙和亲友的祝寿。也有的人家会在年满35岁或进36岁时举行生日聚会。按照民间“女做满,男做虚”的说法,女子年满36岁,男子满35岁时会特别举办一场生日聚会。在土家族看来,36岁是人生的一大关口,而且很凶险。俗语说:“人到三十六,不打官司就卖屋。”因而人们在这一年要加倍小心,以期平安渡过。在36岁生日这天,无论男女,都要做一条红布裤衩,至少也要一条红腰带,捆在内衣里,据说这样就可以帮助人顺利渡过这一关。亲朋好友闻知,还会放鞭炮,送生日礼物以示庆祝。满了六十岁后,每十年做一次寿(男做九,女做十),谓之过“大生日”。富有之家,办寿品,备宴席,设乐队,张灯结彩,悬挂寿星、寿障、寿联,请戏班子演戏,为之祝寿,并通知亲友来喝寿酒。届时贺客盈门,鸣炮送礼,随后举行寿庆仪典,乐官奏乐,寿星穿寿庆新衣高坐太师椅,接受晚辈叩拜,演戏的戏班子先要为寿星“打加官”“亮加官”。宴席上必吃长寿面。但若父母健在,做孩子的无论六十岁、七十岁,都不能大张旗鼓地做寿,据说若犯了规矩会“折阳寿”。土家族人还有根据寿诞日的天气来预测做寿者的命运和年寿的习俗,认为做寿时不宜阴天,更不宜下雨,最好是晴天。[33]

土家族盛行还寿愿傩的习俗,而且现在仍然存在。如2006年5月8日,桑植县洪家关乡龚家坪组小河口村土家族人官祖兴70岁时,邀请冯民柱傩坛做了一次还寿愿傩。还寿愿傩首先要布置神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准备:

(1)设坛:包括设正坛[34]、下坛[35]、后坛[36]、外坛[37]四部分。

(2)制作吊挂:吊挂的目的是制造声势氛围,内容写在不同颜色的纸上,因这是一场还寿愿傩,故须以“神”字开头,由左到右必须按照“神威赫赫遍十”“神恩浩浩降祯”“神容威威镇家”“神意默默厘华”……“寿比南山”“神灵濦濦保安”“神慈重重来拥”“福如东海”“神念悠悠福寿”等依次挂上。

(3)书写“文状”及牌位。“文状”放在由各色彩纸制作的信封里,上书神祇姓名。“文状”装进信封,与一张纸钱、一根香、一张印有功曹神像的纸码一起放在用纸折成的“香船”中。星辰牌上书事主的姓名、生辰八字等,写在正中间,并盖上“道经师宝太上老君敕”印,从上到下分别画太极号、威风号,小耀光号、大耀光号,将“星辰”“高照”“禄马”“扶持”八字组合成一个堆字。

神坛布置好后,傩仪式活动正式开始,从第一天的上午十点左右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五六点才结束。整个仪式一般有24朝。这一场只做了启师开坛、申发功曹、迎圣造桥、下马问卦、穿衣上锁、穿茶供饭、开洞和会、呈牲献帛、三星拜寿、打路先锋、白旗仙娘、跑探军情、开山神将、蠢子拜年、姜女下池、土地封仓、脱白穿青、送神等十八朝。[38]

寿愿傩中也有专门的傩歌演唱。张文华等在《走进辰州》一书中介绍了辰州土家族的寿歌,主要是傩坛师傅举行傩仪时演唱。当地人年满六十岁方可称寿。六十岁为下寿,八十为中寿,百岁为上寿。在人六十花甲满时,儿女们要为老人做寿,请歌师来家为其唱歌祝寿。先迎接歌师到堂屋中围桌而坐,然后请寿星上坐桌前,儿女们给老人拜寿。

图6-2 沅陵县土家族傩戏《搬开山》(摄影 李跃忠)

在开唱时先由一人高声诵颂,扬歌结束后鸣鞭炮。然后一人领唱,众人随声呼和:

领:优(伏)以,恭贺寿翁庆佳辰。

众:贺寿星,好日。

领:优(伏)以,天增岁月人增寿。

众:愿老者增福寿,愿少者注(驻)长生。

一场寿愿傩,一般举办三至五昼夜。在寿愿傩的唱词中,有称赞老人几十年含辛茹苦操持家务、乐善好施广结人缘的,有告诫子孙后辈如何孝敬老人的,当然,更少不了对寿星的祝福[39]这些祝词颂语在沅陵傩歌《打监领科》唱词中表现得比较充分。

《打监领科》的唱词主要是祈求傩公傩母护佑家中亲友。如祈求对家中长辈的保护,有《保祖公》《保祖母》《保父亲》《保母亲》,摘录如下:

《保祖公》:

先从祖公求庇佑,他是家堂一老翁。(www.xing528.com)

千间大厦梁为主,万丈高楼他起工。

白头祈保转青秀,齿落生长化仙童

南极老人星照耀,永无灾害寿如松。

《保祖母》:

祖母高堂求庇佑,满门全靠掌家风

或是老身误了眼,明珠着眼化童瞳。

若还两耳难闻话,神保百年耳不聋。

永享仙姑王母寿,中天金乌照除凶。

《保父亲》:

又为家父求庇佑,有灾有患归除空。

岁岁增寿添福禄,年年寿酒庆亲密。

三光常照身康健,寿如彭祖英雄

《保母亲》:

堂上母亲求庇佑,保无灾难永无凶。

堂中教训儿和女,一家大小尽遵从。

犹如南海观音母,高坐普陀第一重。

茶饭晨昏常供奉,家传忠孝古仁风。[40]

对“寿愿傩”的文化功能,刘冰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寿星子女的角度来说,给长辈还寿愿:“一是感谢老人,使老人开心长寿;二是借助神灵的力量保佑老一代、中年一代乃至全家身体健康,诸事顺心,家境宽裕幸福;三是与亲邻同庆寿诞,感谢亲邻的关照与扶持。”其次,从亲友邻居的角度来说,他们“也借助这一机会,相聚一堂,载歌载舞,与老人同喜同庆寿诞”。最后,从这一习俗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来说,有助于稳固民间尊老敬老之风。他说:“家家都有老人,老人都有整十大寿。温饱之家都给老人还寿愿傩,大家相聚一堂,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就形成一种敬老之风。其中不只是儿孙晚辈对长辈的孝敬之风,更体现亲友邻居,一方居民对长者的敬重之风。”[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