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门县土家族宴席礼仪民俗

石门县土家族宴席礼仪民俗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石门西北山区民间婚宴、寿宴等都有一定规矩,在菜品、数量、上菜的顺序等方面都有讲究。在石门县给客人敬烟亦有规矩。每逢婚、丧乃至赶场、看戏,石门人均出钱请“烟袋客”来招待。宾客须懂得吸烟“三口半”习俗。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行家”“里手”,才受人敬羡,否则叫“呆驼”“傻瓜”,被人鄙视。客人来访,新娘装烟,表示恭敬。其俗为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当地俗语“姑娘女,顺手取”“舅舅要,隔河叫”即是其意。

石门县土家族宴席礼仪民俗

石门西北山区民间婚宴、寿宴等都有一定规矩,在菜品、数量、上菜的顺序等方面都有讲究。他们认为来了客人桌上要摆12碗、16碗、20碗三种,只弄出一碗两碗菜根本不成席面,桌上放三碗菜则是三牲敬神,不是待客,四碗不丰盛,五碗是请亡人吃饭,六碗是让死囚、临死人吃生前最后一餐,称“赏禄”,七碗八碗则是把客人当成强盗抢犯,据说如若席面上摆七碗八碗菜时,脾气大的客人可以掀桌子,主人也不能见怪,九碗以上就行了。菜品上,只要席面上有炉灶炖钵主菜,其他任意配上几个菜肴都合乎规矩。县内所街乡刘家拐村盛芷娥传唱的《摆席歌》即记录了这一规矩:

一碗二碗说不出口,三碗是敬神,

四碗拿不出手,五碗是叫亡人,

六碗是赏禄,七强八盗九江湖。

有了炉子和炖钵,多少碗儿都算数。

设宴时先上“压桌”(主菜),次上粉丝两大碗,粉丝中间杂有油豆腐,大碗冒尖,开胃爽口。桌子上讲究四肉[114]四鱼[115]。最后上油炸豆腐炒米丸,特别是婚宴必须在豆腐炒米丸上来后才可动筷子开餐。

在石门县给客人敬烟亦有规矩。每逢婚、丧乃至赶场、看戏,石门人均出钱请“烟袋客”(以此营生的人)来招待。规矩是烟袋客自带丝烟半斤,不够用时由雇主购买。丝烟用布兜包装好,挂于胸前。烟具是烟袋客装制的“铜水烟袋”,比家用烟袋大三分之二,可弯曲可伸缩,宾客坐定后,烟袋客便将烟管伸到宾客嘴边,请吸烟。宾客如抱拳、摆手或摇头,表示不会吸或不吸,烟管便伸往他人;宾客若微笑,点头示意接受,烟袋客便把丝烟填满烟斗。

宾客须懂得吸烟“三口半”习俗。即先做一次深呼吸,然后嘴衔烟管,烟袋客才给点火,宾客深吸后用鼻孔喷出烟雾,这算第一口;接着嘴不离管,吸少许,上唇张开,将烟雾吐出,这算半口。一口半后,烟袋客便清空烟灰,换烟、燃火,让宾客再连续深吸两口,烟雾仍须从鼻孔喷出。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行家”“里手”,才受人敬羡,否则叫“呆驼”“傻瓜”,被人鄙视。

富户嫁女,必置一“铜水烟袋”做嫁妆,越精致越好。结婚时,摆在新房当眼处,既为装饰,又备待客。客人来访,新娘装烟,表示恭敬。否则,视为寒酸。[116]

【注释】

[1]扁担婚: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的一种婚姻形态,即两个各自都有男孩和女孩的家庭将子女互相交换,各自结为夫妻。

[2]按:亲迎习俗,也有的地方略有变异,如靖州新厂乡冲嫩侗寨接亲时,要在女方家住一晚。

[3]《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2-23.

[4]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615.

[5]陆中午,吴炳升.侗族文化遗产集成:第三辑·下册·信仰大观.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98.

[6]李一西.会同侗族风貌//会同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会同文史资料:第2辑.内部资料,1987:106-109.

[7]红庚:我国民间认为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用两个字代替,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出人的命运。旧俗男女订婚时须先交换“八字”帖(也称庚帖,或“八字”),因女方将生庚写在红纸上,故称“红庚”。

[8]《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6-28.

[9]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594.

[10]亦有一些因某种原因无法参加对歌的,则直接请媒人提亲。

[11]女方的信物多是汗巾、头帕或亲手纳的布鞋、绣花锦带等,男方的信物多为旱烟袋、头帕、手帕、手镯等。

[12]“三个六”:因礼物分别为60斤猪肉、60斤米酒、60个粑粑,故称。

[13]关于“婚嫁歌堂”的过程,详见第四章“以歌为媒”。

[14]平地瑶女子出嫁时,亲友中有挑钱的,钱担用吊箩充当,12元钱为一担,一边放6元,粘在红纸上,一般有6~10担不等。嫁妆多为5~6床被子、1个衣柜、2个床柜、l张桌子、8张椅子、1个炭盆、1个碗柜。1949年后,也有置办缝纫机、手表、自行车电视机摩托车的。

[15]按:江华过山瑶新娘出嫁不坐花轿,只由送亲娘和伴娘打伞步行而去。

[16]诗娘:又称“接亲婆”,一般由新郎的舅妈担任。

[17]斩煞仪式:司仪一手持刀,一手拿鸡,踢一脚门槛,口念:“急时急忙,天地开张。昨日是单,今日成双。鸳鸯一对,凤凰一双。好男生五个,好女生一双。第一男儿朝中宰相,第二男儿湖广督堂,第三男儿翰林学士,第四男儿文武百官,第五男儿年轻小幼,十三省管钱粮,第六女儿千金小姐,第七女儿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生太子,早生太子状元郎。扯匹鸡毛飞上天,养出儿子当状元。鸡毛落地,养出儿子当皇帝。天煞归天,地煞归地,鸡血落地,百无禁忌。”边念边割鸡,念完后把鸡从新娘头上丢过去。

[18]新娘步入新郎家门时有一定讲究,民间相传,要用左脚先跨门槛,意为第一胎会生男孩。

[19]一是辛苦媒人走路喝一个“六合”,二是感谢众亲帮忙喝一个“六合”,三是感谢舅爷光临喝一个“六合”,四是感谢接亲送亲的人辛苦喝一个“六合”,有的一直喝到十二个“六合”。

[20]李祥红,任涛.江华瑶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166-183.

[21]接骨种:即人们常说的“表亲婚”(又称“姑表婚”“舅表婚”“交错从表婚”等)。其俗为姑氏之女必嫁舅家之子,当地俗语“姑娘女,顺手取”“舅舅要,隔河叫”即是其意。

[22]坐床:即人们常说的“转房”,指哥哥不幸死去,留下的寡嫂一定要匹配弟弟。

[23]贾绍兴.喊礼——湘西神秘婚丧礼俗考察记.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127.

[24]湖南省永顺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永顺县土家族.内部资料,1992:156-159.

[25]这里的抬盒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石门西北乡人用竹篾编织的精美器具,主要是娶亲时男方送礼物时使用,一抬三层或四层。

[26]石门县文史委员会.神奇石门:民俗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81.

[27]湖南省宁远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宁远县志.内部资料,2014:502.

[28]《湖南瑶族》编写组.湖南瑶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95.

[29]《湖南瑶族》编写组.湖南瑶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95.

[30]《湖南瑶族》编写组.湖南瑶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95.

[31]石门县文史委员会.神奇石门:民俗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03.

[32]彭继宽.土家族传统文化小百科.长沙岳麓书社,2007:57.

[33]知客:婚礼中,专司招待客人的人。

[34]唐明哲.试探烟花爆竹的原始民俗内涵——以石门县土家族地区烟火民俗为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湖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烟花爆竹与节日民俗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部资料,2018:151.

[35]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31.

[36]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582.

[37]杨昌文.苗族——蚩尤的女儿//向零.夜郎故地上的女性:贵州高原少数民族妇女探秘.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3:204.

[38]石门县文史委员会.神奇石门:民俗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01-102.

[39]石门县文史委员会.神奇石门:民俗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01-102.

[40]桑植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桑植文史:第3辑.内部资料,1992:171.

[41]《江华瑶族自治县概况》编写组.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39.

[42]张丽剑.散杂居背景下的族群认同——湖南桑植白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15.

[43]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31.

[44]郭长生,邓星煌.从民族学角度探讨侗族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问题理论论文集:第二辑.内部资料,1985:103.

[45]石邦明,龙炳文.湘西苗族婚姻习俗(下).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27-33.

[46]郑实秋.瑶族的背亲出阁与火把迎亲.民族论坛,2003(5):38.

[47]郭思九,凡人,黎方,等.云南文化艺术词典.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393.

[48]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基诺族文化大观.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13.108.

[49]周国文.桂西壮族民间歌曲透视.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154.

[50]陈炎.中国风尚史.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15:329.

[51]刘明华,龙国辉.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研究.贵阳:贵州省教育出版社,1991,207.

[52]马本立.湘西文化大辞典.长沙:岳麓书社,2000:369.

[53]郭长生,邓星煌.从民族学角度探讨侗族婚姻家庭的发展演变//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研究所.广西民族问题理论论文集:第二辑.内部资料,1985:93.

[54]黄石.黄石民俗学论集.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175.(www.xing528.com)

[55]石门县文史委员会.神奇石门:民俗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02-103.

[56]中国音乐研究所.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151.

[57]纪昀.四库全书精华(1).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76.

[58]俞水生.汉字中的礼仪之美.北京:文汇出版社,2015:89.

[59]熊仁先.张家界民俗采英.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38.

[60]刘向.战国策.高诱,注.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86.

[61]有人以为盛唐诗人韦应物(737—792年)《送杨氏女》一诗“用白描的手法描摹了一幅送亲图,父女三人面对即将到来的分别,相泣不能自已,所体现的即是哭嫁这一中国古老的习俗”。(曹小丰.韦应物《送杨氏女》中的哭嫁婚俗浅析.名作欣赏,2013(32):59-61.)

[62]周去非.岭外代答.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88.

[63]李明.四川民俗.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261.

[64]刘孝瑜.土家族.北京:民族出版社,1989:47.

[65]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582.

[66]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561、562、563、565、565、566.

[67]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609、635.

[68]丁世良,赵放.中国地方志民俗资料汇编:中南卷.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1:519、534、668.

[69]中国音乐研究所.湖南音乐普查报告.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151.

[70]《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湖南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2002:461-462.

[71]谷俊德.桑植白族风情.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18-19.

[72]如在张家界土家族、白族,哭词大都代代相传,母亲在女儿长到十岁左右便教习女儿唱哭嫁歌。(熊仁先.张家界民俗采英.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38-39.)

[73]崔笛扬.黔北哭嫁歌//《〈读者·乡土人文版〉十年精华文丛》编委会.风俗民情:A卷.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253-258.

[74]谷利民.桑植白族博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39.

[75]按:新娘两旁的位子是专给陪哭者坐的。若有人挑这些位子坐,即表示她要哭嫁了;要是她不先开口哭唱,新娘便主动对她哭唱。

[76]“姊妹团圆”:众姊妹在一起之意。男方的接亲队伍来到,也就表示新娘即将离开众姊妹,嫁到夫家,所以众姊妹同聚一堂哭诉、惜别。

[77]余咏宇.土家族哭嫁歌之音乐特征与社会涵义.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30-34.

[78]李祥红,任涛.江华瑶族.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173.

[79]谷利民.桑植白族博览.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39.

[80]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4.

[81]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4.

[82]西蒙·波伏娃.第二性.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325.

[83]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5.

[84]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7.

[85]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8.

[86]孟宗哭竹生冬笋: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孟宗,三国时人,母亲喜欢吃竹笋,严冬到了没有鲜笋,孟宗一人跑到竹林里哀泣,地里长出了嫩笋,孟宗采回供母。

[87]王祥为母卧寒冰: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王祥,晋朝人,性至孝。母亲在冬天想吃鲜鱼,但江面已冰冻。于是王祥解开衣服卧在冰上,企图融冰捞鱼。冰忽自解,跃出双鲤。

[88]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9.

[89]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9.

[90]徐旸,齐柏平.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及其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257-258.

[91]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6.

[92]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56.

[93]徐旸,齐柏平.中国土家族民歌调查及其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94.

[94]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44.

[95]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55.

[96]陈延亮,彭南均.土家族婚俗与礼仪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200-201.

[97]谭徽在,胡祥华.土家女儿田心桃.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174.

[98]盛义.中国婚俗文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151.

[99]“哭噶”:慈利县碗田村土家族人对“哭嫁”的称呼。

[100]采访时间:2018年2月17;采访地点:慈利县碗田村4组于MX家;采访人:杨雅萍。

[101]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56.

[102]向光清.桑植民俗礼仪大全:第四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57.

[103]向柏松.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82.

[104]金述富,彭荣德.土家仪式歌漫谈.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200-201.

[105]湖南省文联《湖南歌谣集成》修订委员会.湖南歌谣集成(一).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9:278-279.

[106]蒋勇,赵伦娜.无量山区彝族哭嫁歌传唱的教育功能及反思//白兴发.火的盛宴:景东彝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彝学研究论文.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5:242.

[107]向柏松.哭嫁习俗的成年礼意义.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5):82.

[108]黎帅,郭玲珍.女性主位、成年礼与文化认同——对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人类学解释.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62.

[109]姚丹.文化人类学视域下土家族哭嫁习俗的功能探析——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凯里学院学报,2010(1):71.

[110]采访时间:2018年3月12日;采访地点:湖南科技大学立言楼;采访人:李跃忠。

[111]朝台先生:一些地方对婚礼仪式主持者的称呼。

[112]按:后面每次敬酒后,朝台先生都要请众亲用菜。

[113]张继禄.民间婚娶酒宴礼仪//麻阳苗族自治县文史委员会.麻阳文史:第5辑·麻阳民俗风情.内部资料,1999:86-92.

[114]肉有坨子肉、片子肉两种,加上鸡肉羊肉两钵,组成四肉。

[115]墨鱼、银鱼、油炸鲫鱼、汤鱼组成四鱼。

[116]石门县文史委员会.神奇石门:民俗卷.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141-14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