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说,湖南苗族青年的恋爱是较为自由的,而其交往主要是在节日、喜庆,甚或劳动场合以歌舞形式结识异性,进而相恋。如前面介绍的“跳月”之俗,在湖南苗族民间亦广泛存在。清人魏祝亭在《荆南苗俗记》一书中,记录荆南辰州(今湖南沅陵、泸溪、辰溪、溆浦等地)与黔(今贵州遵义、铜仁以北)毗邻地区的苗族“三月三”的习俗曰:
俗以三月三放野,曰“跳月”。未婚者悉盛服往野外,环山箕踞坐,男女各成列,更番歌,截竹为筒,吹以和,音动山谷。女先唱以诱马郎。马郎,苗未婚号也。歌毕,男以次赓和,词极谑,有音节,听之亦沨沨移人。女心许者,会马郎歌中意以赓之。讴未毕,男遂歌且行以就女,相距二尺许,即止。女曰“歹阿里人”,男以其姓氏、里居告。苗称人及己,皆曰“歹阿里”,汉言“何处也”。女起,曳其臂,促膝坐。顷之,歌又作,迭相唱和,极往复循环之妙,大抵异日彼此不相弃之意也。抵暮,男负女去。诘旦,偕妻诣夫家。其聘赀以妍媸为赢缩,凡三等,均有定额,贫者亦必取盈焉。[43]
据其可知,苗族青年男女的恋爱、婚姻是非常自由的。青年们在“跳月”时,以歌舞相识、相互取悦,一旦心意相合,即可议婚。
另在湘西苗族还有“跳鼓脏”的习俗。“跳鼓脏”本是族(村寨)的一种祭祀活动,但苗族民众也利用这一场合谈情说爱。如宣统元年(1909年)《永绥厅志》(今花垣县)卷六“苗俗”条,就非常详细地介绍了这一习俗:
又有所谓“跳鼓脏”者,乃合寨之公祀,亦犹民间之清醮。数年间行之,亥、子两月择日举行。每户杀牛一只,蒸米饼一石,届期男女早集,多者千余,少亦数百,赴同寨之家。每户各食饭一箸、牛肉一片,糟酒随饮。于敞处以木柱四根,一丈五尺埋于地,中横木板,用草铺垫,陈设米饼、牛肉,上覆以屋,以祭众神。另盖草棚于旁,列米饼、牛肉以祭祖先。苗巫擎雨伞,衣长衣,手摇铜铃,召请诸神。另一人击竹筒,一木空中,二面蒙生牛皮,一人衣彩服挝之。其余男子各服伶人五色衣或披红毡,以马尾置乌纱冠首;苗妇亦盛装,男外旋,女内旋,皆举手顿足,其身摇动,舞袖相连,左右倾盼,不徐不疾,亦觉可观。而芦笙之音与歌声相应,悠扬高下,并堪入耳,谓之“跳鼓脏”。鼓脏跳至戌时乃罢。然后择寨旁旷野处,男女各以类聚,彼此唱苗歌,或男唱女和,或女唱男和,往来互答,皆淫亵语。[44]
“跳鼓脏”的歌舞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面是以歌舞悦神,戌时以后即进入谈情说爱的阶段。所谓“皆淫亵语”,即都是一些传达爱慕之意的歌词。(www.xing528.com)
上述习俗在湖南各地苗族均有传承,而不同地方因山川地理、人文风情的不同或受其他族群文化的影响,而又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
泸溪县一些苗寨男女青年恋爱,有一极富特色的前奏,当地民间叫“抹黑”。“抹黑”,苗族语叫“土等”或“打等”,意思是“找男的”。洗溪镇峒头寨苗族青年结婚成亲的前一天傍晚,男方需派人去女方家接亲。这支接亲队伍除“接亲婆”是女的,其余的全是年轻后生。这支队伍通常都会被新娘寨上的姑娘用长板凳拦在女方家大门外。这些姑娘们,一边留心门外的年轻后生,一边用歌盘问。歌词多种多样,或盘问衣食住行,或盘问娶嫁礼仪,但更多的是唱男女情意。针对姑娘们的盘问,接亲的年轻后生要用歌作答。经过一番对答后,姑娘们搬开长板凳让后生们进屋。女方家设宴招待迎亲队伍,正当他们高兴吃喝时,冷不防被嘻嘻哈哈的姑娘们用手蘸着事先准备好的用桐油拌和过的锅烟灰,抹在想抹的后生的脸上,姑娘们的这一举动就叫“抹黑”。抹在谁脸上,就说明姑娘看上了谁。为此,年轻的后生争着来迎亲,都希望自己被姑娘抹上黑。姑娘们也希望迎亲队伍多来些年轻后生,好选上意中人。姑娘虽看中了男方相貌,但还不了解男方的人品,也不知男方是否满意自己,所以,二人要真正建立恋爱关系,还要在传统节日时,通过相互对歌盘问、幽会等多种形式以了解对方。双方真正同意了,才互赠恋爱信物,把关系公开,然后再商定婚嫁。[45]对峒头寨及其周围的苗族青年男女们来说,“七月八”也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在“七月八”这一天,大多苗族青年男女要以歌会友,以歌结情,结成一段段美满姻缘。当然也有的人以舞会友,以舞结义。以前在“七月八”时,峒头寨村的青年男女们都会去山头上与邻村的青年男女对山歌,但1978年村里成立“辰河高腔业余剧团”后,人们对唱山歌的热情似乎逐年减弱。因在之后,每年的“七月八”村民们已不再唱山歌,而是以唱戏的形式来庆祝了。“七月八”当天,不管村民有多忙,他们都会暂且放下手中的农活儿,在村里搭建一个临时舞台,在戏台上演出几本辰河戏。[46]遗憾的是,峒头寨辰河高腔剧团的生存状况极为困窘,演员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其平均年龄达59.3岁,且每年只有几场演出。[47](见图4-1)
图4-1 三位高龄演员在候场(李跃忠摄于泸溪县洗溪镇峒头寨高腔剧团演出现场)
在花垣县苗族民间,初相识,苗语称作“几酬几哉”,是苗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必不可少的一个程序。它没有特定的时间,也没有特定的地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清晨黄昏,晴日月夜,乡场上、歌堂中、山野里,时时处处都在为他们创造着相逢相识的机会。而且,他们初逢初识的时候,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往往是以对歌的形式向对方礼貌地试探、询问,而后用火辣辣的情歌互诉爱慕之情。青年们初相识的机会有二月的“挑葱会”[48],他们通过歌唱传统民歌《讨葱歌》相识。[49]《讨葱歌》的内容很丰富,但在这种场合,青年男女们多只唱情歌,如男唱:“妹呃,你在河边采荇菜,菜绿葱香诱我来。想与阿妹把葱讨,不知阿妹给不给?”讨葱,其实只是个搭讪的由头。姑娘听后,以歌声回答:“哥呃,你讨菜不是光讨菜,讨葱讨菜有古怪。阿哥你讨菜妹讨歌,香葱只送好歌才。”[50]就这样,男女双方在一来一往的歌唱中,加深了解,建立了情谊。
紧邻湘西自治州的靖州县的苗族青年的婚姻均比较自由。苗族青年在择偶时,只看对方人品、二人之间的感情,而不看门第,不追求礼金。男女青年们往往通过“玩山”[51]“会姑娘”[52]“坐茶棚”[53]“七月十四”“七月十五”[54]等民俗活动,以歌为媒,交换信物结下情谊,私定终身。[5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