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男子成年礼和婚礼合二为一,视婚礼的某一仪式为成年礼的情形,在湖南各地较为普遍。如清同治五年(1866年)《桂东县志》的编撰者就桂东县的冠礼说道:“昔时,年近二十者,父兄卜吉,延亲族依冠仪加冠,礼颇隆重。近多敛繁就简,不拘年齿,率于娶妇日请乡先生表字加冠,盖冠与婚合矣。”清同治八年(1869年)《慈利县志》的撰者也指出:“然男子命字必于将婚之际,犹存冠礼遗意。”又清光绪二年(1876年)《零陵县志》的撰修者也说:“冠礼,久不行矣。零邑于婚前一日,家长以宾礼礼其子,加冠带,与女家施褵之制同。先请族中习礼者。及期,此子冠带出立西阶,族长为把盏安席,如款宾礼,犹有冠礼遗意。”[6]从文字来看,这三个地方都是将婚前一日中的一个程式视为男子成年礼。这里说的是男子成年冠礼在汉族与瑶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地方的情形。
冠礼和婚礼的某一仪式结合作为男子的成年礼俗,在湖南一些世居少数民族中广泛存在。这当是受汉族文化影响的结果。如清道光五年(1825年)《晃州厅志》(即今新晃侗族自治县)的编撰者认为,侗族民间将婚礼前的告祖仪式视为“冠礼”“及笄礼”,与古礼并不符合。其文曰:“冠礼,近世鲜有能行者。郡邑相沿,于婚期先日,父率其子告于祖,醮于客位,谓为冠义之遗,其实非也。《礼》:‘父亲醮子而命之迎。’注曰:‘父醮酌子,命往迎是妇,是为婚义。’俗盖牵附,以成冠礼耳。”[7]近似的话语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芷江县志》(即今芷江侗族自治县)、同治十三年(1874年)《麻阳县志》(即今麻阳苗族自治县)中亦有记载。这里说的是清代一些侗族和苗族地区男子成年礼俗的情况。
湖南土家族男子的成年礼俗,也是将成年礼和婚礼合二为一。如光绪四年(1878年)《龙山县志》载该地的婚礼:“婚前一日,其亲友因其名而字之,制小匾,鼓乐送至悬于厅,盖亦冠而字之义。其父母于是日宰牲牢,具馔祀先祖,致祝词,宴客醮子,谓之‘贺郎’。”这一习俗在有些土家族地区,则衍变成“戴花礼”(也称“金花礼”)了。如同治八年(1869年)《保靖志稿辑要》载:“冠礼之废久矣。近日惟于婚娶前一日簪花被(披)红,祭祖设宴。父母亲族次第展拜,权作冠礼。”[8]
“簪花被(披)红”,民间称之为“戴花礼”。“戴花礼”有一套较为烦琐的仪式。如永顺县土家族民众,结婚前一天男方家要给新郎披红戴花。其“戴花礼”的仪式为:①准备:贴喜联,朝门、大门、二门、房门、窗户、厨房门等处都贴上红对联和“囍”字,大门正中用红纸写上“鸾凤和鸣”或“天作之合”等大字。同时,举行“升匾”(舅舅等赠送的贺匾)仪式。“戴花礼”仪式由督官(即礼官)主持。神龛上点亮蜡烛、装上香,神龛下摆一张四方大桌,上面放一个装着稻谷的升子,升子里放上金质或银质的扦花。司礼唱:“吉辰良日,××飘香。掘来良缘,龙凤呈祥。日月同辉,地久天长。百年偕老,五世齐昌。”接着奏乐、鸣炮,烧榆蜡树叶、丝茅草等;使用三眼炮四个,连放三次,共十二炮,寓意月月红。②戴花:依规矩给新郎头上戴花(届时还得请一个年龄比新郎大的已婚男人陪着拜)。新郎的舅舅、舅妈给新郎披红戴花,并即兴唱祝颂词:“树上喜鹊叫喳喳,新郎戴上金银花。×府公子结良缘,从此人发家更发。”祝词后给新郎头上戴花。新郎的姑爷、姑妈给新郎披红戴花,并祝词:“土家山寨×花开,远方新娘迎进来。明日洞房小登科,来年金榜中状元。”祝词后给新郎头上戴花。新郎的姨爹、姨妈给新郎戴花,并祝词:“新郎披红又戴花,××两家成一家。男才女貌展宏图,五湖四海人人夸。”祝词后给新郎头上戴花。新郎的阿大、阿朵(汉语称姐姐、姐夫)给新郎戴花,并祝词:“吉日良辰×花香,金童玉女结成双;夫唱妇随情谊深,幸福生活万年长。”祝词后给新郎头上戴花。披红戴花完毕后,司仪主持“新郎拜谒天地。新郎面对堂屋外三拜(叩首)。新郎拜谒祖先。新郎面对神龛三拜(叩首)”仪式。[9](www.xing528.com)
张家界一带土家人的“戴花礼”和永顺县的又有一些差异。新郎在结婚前一天晚上,要请“礼生”(男方司仪)在堂屋内行“告祖礼”。“告祖礼”开始前,由女方掌勺厨师做“礼菜”[10]。“礼菜”一方面用来考验厨师的真功夫,另外也用以假乱真的手法来刁难男方的“礼生”。“礼菜”做好,点烛,由男方“礼生”领唱“告祖歌”,女方司仪点菜,男方“礼生”赞颂,一人唱数人和。如男方“礼生”错赞,就会引起一阵善意的哄笑。歌毕,新郎跟在“礼生”后面磕头,然后由“礼生”请新郎向外公以下的长辈行“戴花礼”。戴花时,长辈要给新郎一匹长五尺或八尺的彩布搭在肩上,同时讲几句祝愿的话。如“我给外孙来戴花,几尺粗布肩上搭,祝愿百年同偕老,恩爱勤劳家也发”。新郎行礼致谢。[11]
龙山县、保靖县土家族的“告祖”“戴花礼”与上面两地相比较,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更为明显。龙山县民俗研究专家、土家族后裔贾绍兴介绍说,在龙山县等地的土家族民众“临近婚礼,女方的戴花、辞祖、上轿和男方的告祖以及一对新人的庙见、拜堂都要请‘礼生’主事,进行婚事演礼活动”。其中男方的“告祖礼”是在新婚前一天举行,届时亲朋族友按序分排两边,由新郎父子主告。在“礼生”的引导下,新郎父子面对神龛祖宗牌位,“礼生”宣读告文、献香、献爵、献馔、献箔,演唱《诗经》和唱词,再由有关长辈给新郎加冠更衣,披红戴花。在上述诸项仪式过程中,均有乐师伴奏,“礼生”演唱相关祝词。如加冠(戴状元帽)时唱:“加尔桂冠,显亲扬名,愿尔成德,致君泽民。”更换状元衣时唱:“授尔华服,洁体新装,楚楚动人,喜气洋洋。”佩戴状元花时唱:“插尔金花,灿烂若霞,鸾凤和鸣,百世荣华。”披戴状元红时唱:“披尔花红,弥尊玲珑,天长地久,其乐融融。”[12]
从贾先生的介绍来看,龙山县、保靖县土家族的“告祖礼”“戴花礼”受儒家的冠礼的影响比较明显。首先,在程式上,“宣读告文、献香、献爵、献馔、献箔”等当是由《仪礼》《朱子家礼》中的“醮”“冠者进席前,跪,祭酒,兴,就席末,跪,啐酒,兴,降席……”等衍化而来。其次是仪式中的三次赞辞,在内容上虽没有完全承袭《仪礼》中的赞辞,但其句式沿袭了《仪礼》的“四言体”,而且戴状元帽时唱的“愿尔成德”当是根据《仪礼》之“顺尔成德”改编而成。最后,赞辞,除对新郎的祝贺外,也有对他未来人生之路的期望,而赞辞“显亲扬名”“致君泽民”二语是据《三字经》“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13]改编而来,其彰显的乃是儒家的孝道和忠君济世之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