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祈福仪式助力婴儿平安

祈福仪式助力婴儿平安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面对不会言语的弱小生命,人类为了保护其茁壮成长,除了医药外,还有祈求冥冥之中的神灵或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来保佑婴儿。[87]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有举行“赶白虎”仪式保护新生婴儿的习俗。而普通的因小孩受惊吓举行的“赶白虎”法事则较简单。这其实也是一种保佑婴儿健康成长的仪式。除上面介绍的认干亲习俗外,还有一些习俗是通过举行仪式以祈获得神的护佑。女儿生育后,外婆择吉日送背带。

祈福仪式助力婴儿平安

面对不会言语的弱小生命,人类为了保护其茁壮成长,除了医药外,还有祈求冥冥之中的神灵或举行一些特殊的仪式来保佑婴儿。这里介绍数例,以见一斑。

在民间供奉有各种保佑小孩健康成长的神灵,其中既有专司之神也有非专司之神,如痘神(或天花神庙)、床公床母、阿密麻妈(土家族亦称“茶婆婆神”)、送子观音、鬼子母等,在民间均被视为保护婴儿的神灵。如在花垣县苗区有痘神庙,供的就是痘神,民间“一般生小孩、满月、周岁时祭之。祈禳消灾、解厄、保平安[86]。此外,“农历六月六日,传说为痘神娘生日,又是痘病麻疹流行之际。是日,民众汇集痘神庙,将痘神菩萨抬着游行,祈求痘神娘保佑,驱瘟疫,免遭病灾。”[87]

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有举行“赶白虎”仪式保护新生婴儿的习俗。湘西龙山县、古丈县、永顺县、保靖县的土家族居民对白虎神是恐惧与仇视的。据周明阜等介绍,在湘西土家族,婴儿出生三到七天内,就得备上牲醴,请梯玛(巫师)施行“赶白虎”的仪式,否则白虎就会残害小孩。也有的地区是在小孩出现睡梦中惊叫哭喊、口吐白沫、浑身痉挛等症状时,才请巫师驱赶白虎。因人们认为这是“过堂白虎”作祟,必须驱赶,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其仪式为:在大门外竖立一根桃树桩,上捆一只活公鸡。仪式过程中,用一口大铁锅罩住病孩,拿锅底灰在小孩的额上画上一个十字符号。巫师焚香奠酒,先对小孩画符念咒,然后再手持桃树枝满屋乱打,并四处抛撒五谷驱鬼,直到桃树桩上捆着的公鸡大叫一声,则意味着白虎被赶跑了。仪式结束后,在小孩睡的摇窝边插上剪刀、柴刀、火钳等铁器,以镇住白虎邪灵,使小孩不再受白虎邪灵的危害。[88]但刘能朴介绍的龙山县土家族“赶白虎”仪式较之有一定的差异。他说“赶白虎”法事有正规和一般之分。正规法事的程式为:在大门外进行,在院子里摆一张桌子,桌子一角绑一根带枝的翠竹,象征白竹弩弓,竹竿顶部一只雄鸡。设香案、挂神图。布置好后,梯玛在堂屋里作法,主人家则随其身后抛撒五谷。对仪式过程,刘先生描述道:“只见他舞了一路长刀后,手中又换上大竹卦,他口中念念有词,持卦往堂屋的中柱上用力一拍,就在这一卦拍下去的一刹那,在竹竿顶上的那只雄鸡便会猝然全身颤抖地发出垂死的哀叫,这样就算把白虎赶出去了,否则还要继续赶。只见巫师手持长刀,声色俱厉地在室内追来赶去,似有所见,弄得全家大小惶惶然不知所措。直到那只活蹦蹦、昂然然的雄鸡霎时猝然垂翅弹爪,发出凄厉的哀叫声时才算把白虎赶走,屋里再没邪气,从此干干净净了。”而普通的因小孩受惊吓举行的“赶白虎”法事则较简单。巫师在主人家的堂屋里嘟噜(即念咒语)一阵后,用盘子端上酒肉、斋粑、豆腐及一用糯米粉捏成的白虎出门,一直念着咒语,走到十字路口,将糯米团儿的白虎抛于荒郊,或送猎犬噬之,就算把白虎赶走了。[89]

湘西土家族也敬奉保护婴儿的神,以保佑婴儿。如龙山县的土家族民众“从婴儿出生的那天起,用纸剪成娃娃形(土家称‘阿迷妈妈’或‘巴山婆婆’),贴在碗柜头上(也有用竹片夹着并附小纸伞插在碗柜上的),每日早晚和餐前供奉一次。120天以后,则逢年节或每月初一和十五敬午祀一次”[90]。永顺县土家族也敬奉婴儿保护神(土家语叫“沙帕妮”),早晚焚香敬奉,一直敬到小孩长到7岁为止。[91]这位茶婆婆神又称“阿密麻妈”“春巴麻妈”“巴山婆婆”“沙巴妮”等,乃是土家族信奉的婴儿保护神。俗信认为,敬奉之,则新生婴儿不怕白虎吓,长得壮实,容易抚养。[92]

沅陵县土家族民间则有小孩出生后“还喜愿”的习俗。这其实也是一种保佑婴儿健康成长的仪式。刘冰清曾在《傩文化的家庭伦理内涵——沅陵傩文化的个案研究》一文中,描述了2002年9月27日至29日,沅陵县七甲坪镇桃坪村黄炳垭组张高举家因得一孙子而还“喜傩愿”的仪式。这场傩愿为期三天,热闹隆重,张家专门杀了一头大肥猪,以供祭祀和亲朋食用。27日,几位老师公就提前来到张家,做各种准备,祭祀张家祖先神灵,即报家先。次日一早,礼炮轰鸣,在热闹的鞭炮声和锣鼓声中,法事正式开始。依次举行了请师、申文、接盖、封禁、立案、造桥、接驾、迎朝王、出标、开洞、请戏、蛮八郎买猪、上熟、游愿、和潮水、渡关、姜女下池、禳星、封洞、送神等23场法事。28日,老师公一伙七人,外加锣鼓手、傩戏剧演员和年老会唱傩歌帮腔的数十人,大家紧密配合,整个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傩戏安排在28日晚,通宵达旦。老师公诵唱的傩歌中,傩戏班子演出的一出出戏剧中,都是一些口彩语。还“喜傩愿”中有“渡关”的法事。小孩在成人之前一般要经过多次灾难,为使小孩顺利通过以后的各道人生难关,必须去邪去灾去病。老师公模拟各道难关,祈求神灵庇佑,驱逐招惹或纠缠小孩的各种鬼怪邪魔,模拟小孩子顺利渡过重重难关,以后就无病无痛,无灾无难,易养成人。[93]这一仪式的功能是多元的,除刘先生所说的“充分表现出长辈对晚辈爱怜的伦理情感”“体现了长辈对幼小晚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怜爱”外,还有表达父母喜得子女的喜悦心情,兑现对傩公傩母的承诺,祈求傩公傩母保佑婴儿健康成长之用。

图2-2 沅陵县傩戏《姜女晒鞋》剧照(摄影 印清玲)

通道县侗族地区有不少保佑出生不久婴儿健康成长的习俗。除上面介绍的认干亲习俗外,还有一些习俗是通过举行仪式以祈获得神的护佑。有以下五类:

(1)解关煞。“打三朝”这天,有的人家为确保婴儿长命百岁,会请道人先生解关煞,给婴儿、婴儿背篼上都挂一串避邪的铜钱。有的还要将铜钱扎成一条祭绳,捆在一株古树下,以请神灵保佑。

(2)“拦外婆”。这是通道芙蓉地区的特有风俗。女儿生育后,外婆择吉日送背带。到寨门前,婴儿家祖母穿着破烂衣服,用一个破筛子放上几堆干猪牛粪,以蚌壳当酒杯装上小便,再拿一沾有污秽的竹篾圈,邀约伯叔母一齐到门外迎候,待外婆一到即将污秽圈套到外婆颈上,戴上破烂斗笠,将小便洒到外婆身边,把干粪投到身上。民间相传这样做是为了隔鬼,怕外婆来时,路上有野鬼跟来。此外还将寨楼门关着,外婆在门前唱歌才开门迎进,进入屋内脱去污秽衣服,举行筵宴。[94]

(3)“送鹅黄衣”。通道县侗族外婆在得知外孙诞生后,得用黄色布做一套婴儿衣给外孙送去,叫“送鹅黄衣”。侗族人历来崇拜鸟,特别崇拜一种叫“雁鹅”的大鸟。他们认为这种鸟是他们的祖先。“鹅黄衣”的颜色与雁鹅幼雏的绒毛颜色一样,婴儿穿上“鹅黄衣”等于返璞归真,归属于雁鹅的后代,从此祖先就会保佑他岁岁平安,大吉大利。[95]

(4)穿彩衣。用红、黄、蓝、白、深蓝的小布条拼成小方形或圆形布块,缝进小孩衣服的背后。据说这样的衣服能辟邪、防病。[96]

(5)祈求“萨”神保佑。在通道的独坡、播阳等地广泛流传的关于“萨”的侗歌中,普遍有“四萨花林引咱到世间”句子。传说“四萨花林”主管生育,护佑婴幼儿成长:之一谓“床头婆”,隐居床头,注胎、安胎;之二谓“门背婆”,把守大门,防鬼邪入户,护佑孩子平安;之三谓“天花婆”,孩子染上天花之时,保之免灾脱险;之四谓“桥头祖母”,护佑婴儿之魂魄从阴间走向阳间。故侗家凡生子女三天之时,请巫师祭祀“桥头祖母”。此外,还有“偷魂盗魄婆”,威胁儿童健康。为此,侗家长者,在半夜及餐桌上不许骂小孩,否则会招来“偷魂盗魄婆”偷去小孩魂魄,以致危及生命。[97]侗族民间虔诚信奉“萨”神,各村寨都建有“萨”坛。(www.xing528.com)

新晃侗族民众也有不少为小孩“治病”的习俗。新晃县侗族人秋鸿在《侗家宗教迷信习俗》一文介绍了不少相关习俗,其中与护佑婴儿有关的习俗有如下一些:

(1)遣凶:小孩受凉感冒,或患发烧和昏迷等病,侗家说是遇“凶”。“凶”分“高凶”和“低凶”等,传说高凶是遇着“岩鹰老鹞”,低凶是遇着“狐狸野猫”,小孩痉挛,说是遇着“地马”。这些情况都要请土医取“高方”遣送。如小孩遇凶——地马,要请道师“祭地马”,用茶盘大米充作马料,并备香纸祭仪来祭送。这时巫师口中念咒:“敬请东方青马邪一郎、南方赤马邪二郎、西方白马邪三郎、北方黑马邪四郎、中央黄马邪五郎、天上饿马公、地上饿马母、马公马母、马子马孙、马家眷属、养马土地、看马郎君,一魂在于下古桃元各霉灵境潭洞,二魂在于天上中央、地下五方,三魂在于病良身边左右,请赴草台之上,受今祭奉。”

(2)“滚蛋”。小孩因受凉感冒,一般不请人医治,却用“滚蛋”的办法来治疗。即用一个鸡蛋放在罐里煮熟,取出破开,掏去蛋黄,用一枚银戒指放入蛋里,合拢后用手巾包着,在小孩脐上及身上头上来回滚动,边滚边念:“臭——惊狗跟狗去啊!臭——惊风跟风去啊!臭——惊雷跟雷去啊……”滚一会儿,打开看,如果银饰上现有红色,他们说是惊火;如现有绿色,则说是惊风;紫色则说是惊雷惊电。

(3)收吓。小孩受吓患病,即请巫师收吓,收吓不备其他祭礼,只在火炉边,烧一会纸(三行冥纸),插三炷香,巫师手执一炷香,对着病者的脸,书符念咒:“一不收天,二不收地,收到东方青吓,南方赤吓,西方白吓,北方黑吓,中央黄吓。收到天吓、地吓、人吓、鬼吓。一律收来,收到深山而去。”

(4)“禳关”。侗家小儿若生来多灾多病,他们以为是遇着关煞,必须请巫师进行禳祷,祈保婴儿脱去关煞,恢复健康,侗家叫“禳关”。“禳关”时,设坛门口,架上板凳一条,上铺桥布,并用饭甑一个,顺直摆在凳上,门前插上一根连枝带叶的竹子,竹枝上系着无数五彩的布条,叫作“花树”,另用一根长五六尺的竹竿,一头破开,织成锥形的像鱼筌一样的竹笼,内装斋粑祭礼,插于“花树”之旁。又用公鸡一只,灌以酒,使其醉而不动,巫师作法念咒,将公鸡和小儿的衣服等在甑内穿过三次,最后把鸡放在鱼筌形的竹笼里。法事完后,巫师将公鸡交给主人好好喂养。同时把“花树”插在村外的三岔路口,“禳关”即算结束。据说这样做了,小孩就会健康起来。

(5)安“桅斗”。侗乡坳头土地祠前,常常有两根木柱,柱中腰各钉有一个四方形的木斗。斗上写着“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等字样。这便是侗家人由于孩子多灾多病,为了祈保孩子脱灾长命而立的保命“桅斗”。[98]

通道县苗族民众则有通过“帮桥”,以保佑婴儿健康成长的习俗。新修《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志》介绍说,当地大高坪一带的苗民为了请求天地灵神对新生婴儿的保佑,婴儿满三天要举行一次“帮桥”。其做法是用一根刚从山上砍来的杉树条削皮后系上红布条、两根禾穗,带一斤酒、三个酒杯、煮熟了的半斤刀头肉、一盏明灯和“帮桥”香纸等到桥头祭祀(不另请祭师),祭毕将杉树条安放在桥面的右沿上即可。[99]

会同县金子岩乡品溪一带侗族民众有祈求地神保佑婴儿的习俗。民间相传,地神是主管一村一寨之神。它是长寿之蛇,千年进修得道而成神。地神显灵为蛇时,头有红冠,鸣声如鸡,体形粗短,鳞光闪闪,相貌凶恶,但从来不伤害人畜。因它是负责保佑村寨人丁康泰、六畜兴旺的,所以家中生儿育女的,要前往地神庙禀报,祈求地神保佑小孩长命富贵,易养成人。当地人叫“报喜”。[100]

又土家族、苗族、壮族白族布依族瑶族等地区有为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立“指路碑”(又称“将军箭”“报路牌”“挡箭碑”)的习俗。如永顺县土家族人生小孩子后,为了好养,便在村寨不远处的十字路口或岔路口立一石头“指路碑”,中间刻上、下、左、右各到什么地方去,石碑的左右两边则分别刻上“长命富贵”“易养成人”。[101]又如麻阳苗族民众,婴儿生下后,多数人要请命理先生定时算命,看犯有什么凶煞。如果测定小孩八字恶,便请岩匠打“指路碑”竖立在三岔路口或十字路上,为来往行人指引方向,以行善化解凶煞。[102]

湖南瑶族地区有举行“师公刹邪”以保佑新生婴儿、孕妇平安的习俗。旧时妇女生小孩,于第三、第五、第七天请师公念咒驱邪,谓之“南或”。经过“南或”七日后,母婴都平安无事,产妇便可下地劳动,半月后可背婴孩外出。[103]江华瑶族有供盘王等神灵保护小孩的习俗。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龙集村有一座建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的盘古庙,内供仁王、盘古王、哪吒。庙虽已被毁掉,但在附近一个尚能遮蔽风雨的小棚里“不仅香火不绝,而且还供有不少红色彩旗、彩伞和小孩布鞋”。1984年,孙秋云在调查该庙时了解到“该庙收有年轻妇女送的小孩布鞋1000多双、彩旗200多面、彩伞50多把,其中的大多数都是该县的平地瑶人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族人供奉”,其目的则是希望三位神灵“保佑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家运亨通”,而“若哪家小孩多病,父母还会到该庙用钱买一双供奉的鞋子给小孩穿,以驱邪镇煞”。[104]

图2-3 壮族村寨十字路口“将军箭”(摄影 曹冠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