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出生三天后,一般都有“洗三”仪式、做“三朝酒”习俗。这一习俗,在清代、民国时期修撰的各地地方志中都有三言两语的记载。“三朝”时有的地方还有给婴儿取名、寄名等习俗。我们这里主要介绍“洗三”仪式、做“三朝酒”。
(1)“洗三”
“洗三”,又称“洗儿”“洗三朝澡”“看月”等。该习俗在唐五代时便已形成,但从文献来看,此习俗最先似乎只在宫中盛行。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安禄山认杨贵妃为干娘,贵妃为其举行“洗儿”礼。《资治通鉴》载:“甲辰,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赐衣服、宝器、酒馔甚厚。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欢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38]又前蜀(907—925年)花蕊夫人《宫词》之六三:“东宫降诞挺佳辰,少海星边拥瑞云。中尉传闻三日宴,翰林当撰洗儿文。”[39]此后,这一习俗慢慢流向民间,而且在不同地方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洗三”礼俗。
江华县等地的瑶族,小孩出生后的第三天,父母也要请师公为婴儿洗澡。师公把婴儿抱在怀里,不断地唱赞美歌和摇篮曲。[40]桑植县土家族、白族“洗三”是在婴儿出生第三天,外婆要去女儿家亲手用风藤、鸡屎藤、化香叶等草药煎水,给小外孙洗澡,名曰“洗三”,也叫“看月”。同时由祖父母、父母、舅爷等长辈为婴儿取名,叫“三朝命名”。[41]怀化各地均盛行“洗三”,如芷江侗族自治县,婴儿降生三天,采枫叶、四眼草、斑鸡窝等野草煎水给婴儿“洗三”,人们认为这样可以除疱疮、随风长。[42]在怀化地区“洗三”有一套较为烦琐的程式:①准备。清早到溪边水急的地方提一桶洁净的溪水(取“源远流长”意),倒进鼎罐里,并放少许三角枫、四轮草、苦竹叶和香树叶[43],再放一个鸡蛋(俗称“擂屁股蛋”)一起煮。水烧开后,在脚盆上摆一只格筛(寓宝宝将来心眼多),筛里放上算盘(祈望小孩长大有心计)、秤或戥子(将来发福发贵)、葱(聪明)、牛角(像牛一样健壮),并撕一点窗棂纸(宝宝心明眼亮)丢进去。然后把药水倒进格筛里,让药水浸过算盘等,漏进脚盆中。药水倒完,奶奶取掉格筛,并捋下银手镯放进盆里,再掺一些溪水进去,叫“添盆”。待水温适中,拿一量米的升子(意“步步高升”)倒覆在脚盆里,垫上软片,把宝宝捧在升子上洗。②洗澡。“洗三”一般请接生婆(俗称“稳婆”)洗。奶奶扶着婴儿坐在升子上,稳婆给婴儿抹身,边抹边讲:“宝宝洗了三,身子壮如山;宝宝洗了澡,越长越乖巧!”旁边围观的亲人则齐声附和。接着姑姑用一面铜锣端来药水,稳婆用浴巾在铜锣里蘸一下,边抹边念:“铜锣两面光,宝宝长大响当当;铜锣当当响,宝宝长大当将相。”从头洗到脚,每洗一处都要讲吉语,大家也随声附和。③“开粪门”。洗好之后,在婴儿屁股边放一把铜锁,并用钥匙打开,念道:“三天屙把屎,两天屙泡尿。”叫“开粪门”。④“滚蛋”。奶奶将“擂屁股蛋”去壳,稳婆接过开始“滚蛋”。先在婴儿头上滚动,边滚边念:“头上滚蛋,聪明能干;多滚几圈,赛过神仙!”接着在身上滚,一直滚到脚底,边滚边祝福,“药蛋滚一遍,皮肉嫩鲜鲜”,一直念到“药蛋千遍滚,百病不沾身”为止。完后,要把药蛋分给邻居孩子吃。⑤祭祖。洗浴后,稳婆给婴儿穿一件黄色内衣,用包裙裹好,由奶奶把婴儿抱到堂屋,在神龛前燃香烧纸,作揖,求祖宗保佑。接着,奶奶一手抱婴儿一手拿秤砣在堂屋的左边中柱上连敲三下,并祈祷:“秤砣敲一下,宝宝什么都不怕;秤砣敲两下,宝宝胆子比天大;秤砣敲三敲,宝宝全身火焰高。”[44]
综上所述,可见“洗三”的目的即是给婴儿洗去污秽,消灾免难,并向神灵、祖先祈祥求福,以期其健康成长。仪式中用多种草药煎水给新生婴儿沐浴,是有一定科学性的,而其寓意则显示出了长辈对婴儿的美好祝愿,其中透露出浓浓的巫术思想。此外,还有的一些地方,有在给婴儿洗澡后“捆手”的习俗。如麻阳县民间“当婴儿洗澡穿衣后(内衣是外婆缝的,名曰脱手衣),用绳带将衣袖筒捆住,一则不让手缩回胸前去乱抠,二则说是孩子长大后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乱拿别人的东西”[45]。
(2)“三朝酒”
“三朝酒”,是在婴儿出生三天后(也有的地方稍微推迟数天)举行的庆贺仪式。对这一仪式,各地有不同的称呼,如“三朝”“打三朝”“吃三朝饭”“做三朝”等。常与“洗三”仪式在同一日举行。“三朝”在湖南各地盛行。
我们先看湖南一些侗族地区的“三朝酒”习俗。(www.xing528.com)
新晃县侗族的“打三朝”,不一定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三天,可看情况延至第十天或半个月后举办。“三朝庆喜”,主要是接待外婆家及本家至亲,如叔伯、小婶,外婆、姨婆、大小舅妈及寨邻来贺喜。庆喜之日,各亲戚送来礼物,一般是糯米、鲜蛋、肥鸡和帽袜、布等。外婆的礼品,除大笼鸡、大篮蛋、大担糯米和甜酒外,还有背带、褓衾、小衣帽、口水兜等。这天,主家杀大猪办宴席,款待宾朋,女伴姑娘们则给新生婴儿唱贺歌及感谢外婆的酒歌,一直唱到深夜。[46]
通道县侗族婴儿落地后,当天指定人去外婆家报喜。接着外婆家的人挑甜酒、鸡、蛋、小人衣帽、布料来“打三朝”。“打三朝”,产后第三、七、十一天中可任选一天,一般以第七天居多。外婆亲手送来银帽、花背带以及药草(枫叶、四眼草、斑鸠窝)熬水洗澡,以防疱疮,求祈无病无灾。在酒席上还请外婆取名。“打三朝”头一天,请外姻妇女及婴儿娘辈妇女、房族妇女参加。外亲送鸡、衣、布、钱,主家回赠一串约六两的肉,内亲送几斤米几元钱。第二天请上述亲戚的男人,受请者每户送布、衣、鞋,或鸡一只,外加十斤糯米饭。主家以半斤肉作串肉回礼,即人们常说的“串串肉”。“三朝”菜肴因时而异,过去一般人家只杀一头肥猪,摆长桌,每人面前摆一串肉(串肉里有炸豆腐、猪肉块、腌鱼)。桌上再摆几碗公菜:一大碗肉,一碗肉排黄豆汤,一些小菜、酸菜之类。公菜吃剩归主家,串肉吃剩客人带回家。[47]但通道县侗族“三朝酒”最有特色的还是酒宴之前的请巫师“祭桥头婆”。“祭桥头婆”之俗,乃由侗族歌“萨”中的“saxwap liemcyenxdaolmap jiuvguangl”(即四萨花林引咱来到世间)之说演变而来。侗族传说,人来到阳间是由“四萨花林”带领走过阴间通向阳间的桥,所以婴儿降生后首先祭祀萨神。主要供品有鸡蛋、猪头、酒、茶水、黄豆、糍粑等。祭仪由巫师主持,通常幼儿的乳名当即在祭桌上取之,而且婴儿的服装、裁剪背篼的布料也放在祭桌上作祭品。“祭桥头婆”之后“三朝酒”方开席。[48]
靖州县寨牙岩脚侗族办“三朝酒”时,将煮熟的猪肉、牛肉、腌鱼切成大片,用竹片穿成串,每串四两,分送每户两串带回家,餐桌上亦有几个菜下酒,唱《酒歌》《取名歌》助兴。外婆家的亲戚都有人来送鸡、糯米饭、蛋、糖果和小儿服饰。外婆则送银帽、背带、风裙、包被、鞋袜为礼品。[49]
再看看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打三朝”。
江华瑶族妇女产后第三天,外婆家要适当送些衣物、鸡蛋,表示“打三朝”。“打三朝”仪式,其中“盘瑶”只有在生男孩时才举行。孩子出生后第三天,杀一只鸡,师公为婴儿向祖先祷告后,产妇抱着婴儿再祷告天地,求天地赐福,保佑婴儿快长大。[50]
桑植县白族在三朝、满月、周岁等重要人生礼仪时,都要祭祀本主神,求其保佑。[51]此外,婴儿出生三日后,接生婆用艾叶、花椒、鸡屎藤等草药煎成药水,将婴儿洗得干干净净,这样婴儿就不会生疮。接着施行“落脐炙卥”,表示完全脱离孕期残余,正式进入婴儿期。[52]
麻阳苗族民间则有“吃三朝饭”“贺大三朝”的习俗。婴儿生下的第三天晚餐,宴请娘家和婆家的长辈及有关亲属,叫“吃三朝饭”。宴席上要商议约定“大三朝”赴宴时间。“大三朝”要历时三天,以娘家为主要宾客,第一天是毛筵席,第二天晚上是正酒,第三天客散。“大三朝”多在婴孩产后半个月进行,取一个月三十天的中间数,这样娘家婆家各占一半,两边无亏损,双方无强弱,如意吉祥。是时,娘家房族戚友要抬台盒、挑担,装着鸡鸭、蛋品、孩子的衣服鞋帽、金银首饰等礼品向新生婴儿主家道喜。“大三朝”第二天晚上正酒时,外公(或舅舅)得给婴儿取名。其仪式是酒过数巡后,将鸡头劝给外公进食,同时请外公(或舅舅)给婴儿取名。取好后,主家鸣放鞭炮,然后把孩子抱出房来让外公抱,外公就赏赐钱物,说一些“长命富贵,易养成人”的吉利语。[5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