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区分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区分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法律规则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发生冲突,通常只能其中一个有效,其他的无效。按照法律规则的强制性程度,将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本规则未规定法律后果。在司法判决中,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法律原则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该条文表达的法律规则当事人不能随意变更,属强行性规则。与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

区分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

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具体明确,法律原则的要求比较模糊、笼统。

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法律原则有更大的抽象性和覆盖面,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3.在变化的速率上,法律规则会随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法律原则因其抽象、模糊而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4.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的。法律规则在法律适用的过程中发生冲突,通常只能其中一个有效,其他的无效。而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的。当法律原则在具体的个案中发生冲突,可权衡几个原则的相对“强度”或“分量”,决定采纳其中一个,一个原则优于另一个原则,并不意味着另一个原则失去效力。

相关司法考试真题

1.1995年颁布的《保险法》第91条规定:“保险公司的设立、变更、解散和清算事项,本法未作规定的,适用公司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2009年修订的《保险法》第94条规定:“保险公司,除本法另有规定外,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规定。”关于二条文规定的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2012/1/87)

A.均属委任性规则

B.均属任意性规则

C.均属准用性规则

D.均属禁止性规则

解析:按照法律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将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确定性规则,是指规则的内容本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规则的内容尚未确定,而是委任其他有关国家机关来确定规则内容的法律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没有直接规定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规则予以适用的法律规则。本题中,二规则的内容不明确,而是规定援引其他规则使本规则内容明确,故二规则均属准用性规则。A项不正确,C项正确。

按照法律规则的强制性程度,将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强行性规则,是指规则内容具有强制性,不允许随意更改的法律规则。任意性规则,指允许行为主体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作为与不作为、作为方式以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此二规则的内容不允许随意更改,故此二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B项错误

禁止性规则是义务性规则的一种,是规定勿为模式的规则,规定“禁止”或“不得”做某事,此二规则显然不属于禁止性规则。D项错误。

2.《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第1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关于该条款,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3/1/54)

A.规定的是确定性规则,也是义务性规则

B.是用“规范语句”表述的

C.规定了否定式的法律后果

D.规定了家庭成员对待老年人之行为的“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

解析:本规则内容明确,属确定性规则;本规则规定的是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义务,是义务性规则。A项正确。

本规则使用了“应当”“不得”规范表述,包含了“应为模式”和“勿为模式”。B、D项正确。

本规则未规定法律后果。C项错误。

3.《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四条规定:“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对此条文,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2015/1/10)

A.运用了规范语句来表达法律规则

B.表达的是一个任意性规则

C.表达的是一个委任性规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

解析:此条文使用了“应当”,属于规范语句。A项正确。

本规则的内容不允许随意更改,本规则属于强行性规则。B项错误。

本规则内容明确,属确定性规则。C项错误。

此条文没有表达该规则的法律后果。D项错误。

4.2011年,李某购买了刘某一套房屋,准备入住前从他处得知该房内两年前曾发生一起凶杀案。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合同。法官认为,根据我国民俗习惯,多数人对发生凶杀案的房屋比较忌讳,被告故意隐瞒相关信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已构成欺诈,遂判决撤销合同。关于此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2015/1/56)

A.不违背法律的民俗习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

B.只有在民事案件中才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

C.在司法判决中,诚实信用原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

D.诚实信用原则可以为相关的法律规则提供正当化基础

解析:习惯是我国非正式法的渊源,依据相关法律,经有关机关认可,可以作为裁判依据。A项正确。

诚实信用原则的适用范围很广泛,不仅适用于民事案件,其他性质的案件也可适用,如行政法领域也可适用诚实信用原则。B项错误。

在司法判决中,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法律原则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C项错误。

法律原则是可以作为众多法律规则之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D项正确。

5.《治安管理处罚法》第115条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实施罚款处罚,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实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收缴的罚款应当全部上缴国库。”关于该条文,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1/8)

A.表达的是禁止性规则

B.表达的是强行性规则

C.表达的是程序性原则

D.表达了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

解析:该条文使用“应当”,表达的是命令性规则,非禁止性规则。A项错误。

该条文表达的法律规则当事人不能随意变更,属强行性规则。B项正确。(www.xing528.com)

该条文表达的是法律规则,而不是法律原则。C项错误。

该条文未表达法律规则中的法律后果。D项错误。

6.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公司的网站搜索结果页面上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1/9)

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

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

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

解析:法律规范必须以法律语句的形式来表达,法律原则是法律规范的一部分。A项错误。

与法律原则相比,法律规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B项错误。

法律规则具体、明确,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法律原则抽象、模糊,适用范围相比法律规则更广泛,不仅关注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C项正确。

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法律原则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加以适用。D项错误。

7.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2008/1/51)

A.案件审判中,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B.案件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解析:案件审判中,法律规则优先于法律原则适用,除非没有法律规则或适用法律规则导致个案的不公正时,才适用法律原则。A、B项错误。

没有法律规则时,可以适用法律原则,弥补法律漏洞。C项正确。

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的,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的。D项错误。

8.关于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与法律条文,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8/1/54)

A.假定部分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

B.行为模式在法律条文中可以省略

C.法律后果在法律条文中不能省略

D.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

解析:法律规则三要素在逻辑上缺一不可。但出于立法技术(简洁)的考虑,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三要素中的某一要素可以省略,但可以通过其他未省略的要素来推导确定。A、C项错误,B、D项正确。

9.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07/1/2)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解析: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概括、抽象,属于法律原则,且该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B项正确。

10.特别法优先原则是解决同位阶的法的渊源冲突时所依凭的一项原则。关于该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16/1/58)

A.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规定相对于同时施行或在前施行的一般规定优先适用

B.同一法律内部的规则规定相对于原则规定优先适用

C.同一法律内部的分则规定相对于总则规定优先适用

D.同一法律内部的具体规定相对于一般规定优先适用

解析:依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则,A项正确。

同一法律内,一般来讲,因规则具体、明确,规则优先于原则适用。B项正确。

同一法律内,因分则规定具体、明确,总则相对抽象、模糊,一般来讲,分则规定优先于总则适用。C项正确。

同一法律内,具体规定明确、易于适用,一般规定抽象、模糊,故具体规定优先于一般规定适用。D项正确。

[1]参见朱力宇主编:《法理学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第90~92页。

[2]1993年制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已于2009年、2013年两次修正,原先经营者欺诈行为一倍赔偿的规定也有所变化。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参见“成都高空坠物‘连坐’案宣判”,载http://news.qq.com/a/20140618/060242.htm,最后访问日期:2020年10月31日。

[4]参见舒国滢主编:《法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