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关市场范围的测试方法

相关市场范围的测试方法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非交易型双边市场中还存在负的交叉网络效应,需要分别进行测试。其立足于克服传统SSNIP 测试仅以价格为核心的局限性,力求构建新的理论模型,避免了产品性能测试法的主观不确定性,为相关市场的测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法。

相关市场范围的测试方法

1.SSNIP 测试法

有学者认为在双边市场条件下,当备选市场上只有一种产品时,SSNIP 测试法面临多种选择:一是将A 边的价格提高5%,二是将B 边的价格提高5%;三是将两边的价格同时提高5%;四是先将A(B)边的价格提高5%,然后将B(A)边的价格提高5%;五是将A 边的价格提高X%,将B 边的价格提高Y%。当备选市场上有两种产品时,假定垄断者将面临更加复杂的选择。[15]有学者认为针对不同类型的双边市场,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改进SSNIP 测试。[16]对于交易型双边市场,平台的利润来自向双边用户收取的总费用,因此SSNIP 测试应该以总价格为基准价格。对于非交易型双边市场,应该分别在市场两边就制定的价格进行SSNIP 测试,但是进行测试时应该对相关考量因素进行修改以反映双边的交叉网络效应。在进行测试过程中应该允许假定垄断者调整价格结构,因为在双边市场中垄断者会在提价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价格结构。[17]与此同时,有学者指出要对两边的价格进行加权的涨价。[18]而对于存在单向交叉网络效应的非交易型双边市场,可以直接应用SSNIP测试,但是只针对不存在网络外部性的一边进行测试。

上述方法试图解决SSNIP 测试在双边市场中遇到的价格结构变化、基准价格选定等难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第一,对不同类型的双边市场采取不同的方法。在交易型双边市场中,存在的主要是正交叉网络效应,SSNIP 应用起来相对容易,直接将总价格作为基准价格即可。而非交易型双边市场中还存在负的交叉网络效应,需要分别进行测试。第二,解决了交易型双边市场中一边为免费模式时SSNIP 遇到的困境。单独对免费一边无法进行SSNIP 测试,但是将价格总水平作为基准价格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但是要给出一个完善的SSNIP 测试公式是非常困难的,经济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尝试仍然未能达成一致的认识。此外,对于非交易型双边市场,上述方法仍然未能解决免费问题。

2.产品性能测试法

有学者认为,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短期内价格的小幅变化对需求的影响有限,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产品性能变化。因此可以通过产品性能的变化情况来进行需求替代分析,即运用SSNIP 测试的原理,将价格的变化转化为产品性能的变化,从而来测试消费者的需求弹性。如果某一产品性能显著降低,使得消费者转移到其他替代产品,或者新产品性能显著提高,能够把足够多的其他产品的用户吸引过来,那么替代产品就应该被划入所分析产品的相关产品市场。[19](www.xing528.com)

上述方法以产品的核心性能特征的变化为基础,对于避免SSNIP 测试法在双边市场中应用的不足具有重要的意义。互联网领域的竞争中,消费者更加注意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及其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相应地,平台企业围绕产品品质与性能要素开展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能远远大围绕价格要素的竞争。以网络搜索平台企业为例,虽然其利润来源于广告费,但是其竞争的主战场无疑在网络搜索一边,因为网络搜索引擎的服务品质直接决定了用户的数量,进而影响平台另外一边的广告商投放广告的意愿。而网络搜索一边通常是免费的,适用SSNP 测试法较为困难,因此可以使用产品性能测试法进行分析。其不足之处在于:第一,产品核心性能难以定性。双边市场中的平台产品功能日趋多元化,例如软件平台对软件商提供开发工具、开放用户资源、构建应用门户等功能,同时对最终用户提供应用程序购买及使用环境等服务。[20]在这些功能当中究竟何为核心功能难以确定。第二,具体操作中难以量化。提升或降低的百分比存在很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实际操作中有难度。

3.性价一体化测试法

有学者认为,能体现兼顾双边市场“总价格”的只有产品质量本身,而产品质量不仅包括产品性能,还应考虑影响双边市场交易平台的定价策略、如网络效应、用户数量、产品差异化、网络产品的兼容性、用户锁定效应强弱、信息传播度、设置排他性使用限制以及产品与辅助工具的综合匹配度等。通过将产品质量量化为多个衡量指标,将之与产品竞争价格结合,即可构造一个以性价一体化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如果目标产品的性价指标发生下降后,即使假定垄断者销售量下降,但其仍然有利可图,则目标产品就构成相关产品市场。[21]

性价一体化测试法实质上是在吸收产品性能测试法的优点的同时对SSNIP 测试法所作的改进,指出了双边市场条件下相关市场的测试所应该要考量的多种因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其立足于克服传统SSNIP 测试仅以价格为核心的局限性,力求构建新的理论模型,避免了产品性能测试法的主观不确定性,为相关市场的测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法。不足之处在于,产品质量所包含的各种考量要素的组成与比例究竟如何确定,性价比变化幅度如何设置等方面尚缺乏科学的理论模型,在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