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维
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是对新输入信息与脑内储存知识经验进行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操作过程。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或智力活动。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2.思维的特点
(1)间接性
思维和感知觉最明显的一个区别在于,感知觉指的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从而去认识客观事物;思维指的是客观事物不在眼前或者客观事物不直接作用于个体的感知觉,而是通过个体已有的一些知识经验,借助于某些媒介去认识事物。这就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例如,我们不能够直接看到细胞膜流动的现象,但1970年科学家用发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用发红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两细胞融合,40分钟后,两种颜色的染料均匀分布(图3-7)。这一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www.xing528.com)
图3-7 染料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示意图
(2)概括性
所谓概括,指的是把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具体包括两层意思:①把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例如,把苹果、番茄、松树、桑树等依据其都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称之为种子植物。②对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结论。例如,达尔文在5年的航海旅行中,仔细观察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和化石,发现许多现象是传统的观点难以解释的,从而摒弃了神创论的观点,坚信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这是达尔文经过深入思考概括出来的进化论观点。后来,他又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