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具体表现为人们对过去的思维动作、思考的问题、行为习惯、体验的情绪和感知的事物等现象以影像的概念储存于脑海中,然后在特定事物的刺激下,从脑海中以影像的方式提取出来。这个存储和提取的过程就是记忆。记忆的基本过程是编码、存储和提取,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特点,分述如下:
1.编码
编码过程是信息的最初加工,它是记忆的第一个基本过程,把来自感官的信息变成记忆系统能够接收和使用的形式,即信息的获取。在这一阶段,主体以各种方式加工要学习的信息。通常,我们通过感觉器官获取的外界信息,首先要转换成各种不同的记忆代码,即形成客观物理刺激的心理表征,才能被记忆。识记是对信息进行编码的过程,是学习者获得和巩固个体经验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2.存储
存储是指编码材料随时间的保持。经过编码的信息需要保存在记忆系统中,才能在一定时间后被提取。优化信息的呈现形式有利于学习者更长久地保存信息。
有意义的信息是以相互联系的事实或概念网络的形式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这种网络即图式。如果新信息能够很恰当地嵌入到已有图式中,则这种信息比无法嵌入的信息更容易理解、学习和保持。呈现有意义的信息,更有助于信息在学习者记忆系统中的保持。
保持是一个潜在的动态过程,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后来经验的影响,在质和量上均会发生变化。在质的方面的变化显示出以下特点记忆的内容比原来识记的更简略和概括,主要内容及显著特征被保持,不太重要的细节趋于消失。在量的方面的变化显示出两种倾向:一种是记忆回涨现象,即记忆的恢复现象,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另一种是保持的数量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有一部分回忆不起来或回忆发生了错误,这种现象就是遗忘。(www.xing528.com)
遗忘意味着保持的丧失。大部分遗忘是由于工作记忆中的信息未能转入长时记忆中,但有时也可能是学习者不能回忆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利用练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将知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工作记忆中的信息通常需要经过练习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设计者可以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呈现相应的练习,即集中练习和分散练习。组织学习内容进行分散练习相比集中练习而言更利于保持。
3.提取
提取是指被存储信息在随后某一时间的恢复,属于信息输出过程。在这一阶段,信息只有从记忆系统中被重现出来并加以应用才具有意义。再现是从记忆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阶段,记忆的效果是通过再现表现出来的。它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再认和回忆。
再认是指认识到一个特定的刺激时间,而它是你以前看到过或听到过的。“再认的速度和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对事物识记的巩固程度和精确程度。”回忆是指再现先前呈现过的信息。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前者是指有预定回忆目的,在回忆任务的推动下,自觉主动进行的回忆。后者是没有明确回忆目的和意图,也不需努力搜索,完全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某些旧经验。再认和回忆都是过去经验的恢复,一般来说,再认比回忆容易提取信息,这是因为再认的线索更为有用、更直接,可以帮助学习者定位信息。
编码信息的情景与提取信息的情景很好匹配时,记忆能力最大。编码和提取的匹配是很重要的。例如,记忆研究中的系列位置效应表明了信息的呈现顺序会影响回忆的效果。“在系列学习中,在一系列处于不同位置的记忆材料回忆效果不同。系列位置效应就是这种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其开头和结尾记忆效果较好,分别叫首位效应和近因效应,而其效果较差的中间部分称为渐近部分。”在信息呈现时,可以将重要的信息呈现在课程开始的阶段,在课程结束时再加以复习,以达到巩固、增强记忆的目的。
综上所述,记忆的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加工水平理论一般认为,信息的加工水平越深,它存入记忆的可能性就越大。如果加工涉及越多的分析、理解、比较和精细处理,那么记忆效果就越好。在信息表征中,设计者应充分注意并运用三个阶段的密切关系,以增强记忆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