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则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和维持现有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学习动机可以加强并促进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又可激发、增强甚至巩固学习动机。具体到生物学教学,只有首先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动机,使他们由被动地为了高考或学业水平考试而学习,转变为主动地为了兴趣而学习,使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趣有益而愿意花时间去钻研,才能使教学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使学生明确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很多情况下,学生对生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和怎样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强调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强调生物学在国民经济生活各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要从科学、技术、社会三结合的角度讲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可以通过介绍生物科学家的传记、生物科学发展史、生物科学新进展等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袁隆平、陈章良等优秀生物科学家的事迹,固氮工程的光辉前景,这些内容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努力从课内外材料中挖掘这方面的素材。
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实际和生物学内容,介绍一些学习方法和教育理论,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生物学学习,效果也是明显的。如结合神经系统的内容介绍上课如何集中注意力、如何发展记忆力等,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自然会迁移到生物学的内容上来。另外,还要注意介绍国内外生物教育动态,如国外的环境教育、性教育等,国内的阅读观察教学法、定向质疑研讨法等,所有这些,对于激发学习动机,开阔视野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www.xing528.com)
2.因材施教,激发每个学生的成功感。生物学课程知识点较多,且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为了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不断地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让各种层次的学生,尤其是成绩低下,有不同程度“厌学心理”的学生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快乐,而且对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先降低要求的难度,布置简单的作业,提问容易的问题,以便让良好的学习效果反过来影响学习动机,学生往往因为成绩提高而开始乐于学,乐于学成绩当然就会提高,这样就形成了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良性循环。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在整个课程中的作用,明白自己是整个教学学习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收者。生物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要让自己从知识的垄断者、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和参与者。老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和学生融为一体,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以生为本、关注全体,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从而最终达到自主发展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