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是实现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后前50年的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主要体现了比较浓厚的社会价值倾向,一直到1992年和1996年的教学大纲里,才表现出了注重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以人为本”思想,体育教育思想开始向现代转型。
目前,新课程以目标的达成来引领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对体育教学内容作具体的规定,便于各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实施课程标准。
◆学生:“现在的体育课只练习考试内容,而不让进行喜欢的体育活动。”
◆教师:“这种情况很普遍,因为怕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特别是初三年级,体育课基本是考试科目训练课。”
◆教师:“怕出危险担责任,很多好项目不敢教,很多锻炼效果明显的项目,比如体操,我们体育老师都不敢教,学校领导也不可能让我们教。”
◆学生:“小学体育课以整队、自由活动为主,有时搞些小游戏,基本上没有什么新意。”
◆教师:“学生应当在体育课堂上学到技能,学会运用技能,知道怎样练习技能,养成经常运用技能练习的习惯,这应该成为我们体育教师思考和努力的点。”
◆学生:“体育课教授的,应该是一项我们热爱的、一辈子都能参与的运动,而不是考试目标或索然无味的动作练习。”(www.xing528.com)
◆教师:“体育课的内容尽量加进当今时尚的元素。更加个性化的体育活动,将是学校体育未来发展的方向。”
在城市里,目前中小学生接触的是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保姆”,在农村,孩子漫山遍野玩耍的场景也是上个世纪的旧事,取而代之的是学校周边爆满的网吧。在大学,校园里经常是静悄悄的,一个宿舍的同学不说话,也不运动,而是坐在各自的桌前,用QQ、微博、人人网进行交流。[4]
我们体育教师要开发出让同学们特别喜欢的体育项目。要达到我们的同学宁愿上体育课,做课间操也不愿意玩手机,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玩手机、玩游戏上吸引到体育课上去。学校应兴建“快乐园地”、“健身走廊”、“快乐坡”等,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各地方应按“新课标”的规定,自编本省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目”,编写乡土教材,在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基础上,学校体育教材多元化、本土化,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自主性,多搞“校本教材”,并逐步形成自身的体育特色。中小学教材,把科学常识放在第一位,应注重体育教材、体育教学内容与健康内容相结合,应注重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与融合,注意传统精华教材的使用,现代娱乐内容的开发,以及竞技内容的开发使用,对新型体育运动方式要普及和推广,如江南Style骑马舞,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等时尚元素,也可以融入到学校的自编操中。利用节假日,举办面向全体学生的“体育节”,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学生登山、远足、野外生存训练或郊野兴趣运动会等;组织、鼓励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健身路径,体育俱乐部等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
北京奥运会已经落幕4年,时光流逝,无论北京奥运会曾经给国人带来怎样的振奋,那段记忆终将日渐模糊。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和中国代表团创纪录的金牌数已经载入史册,但这些却不能成为北京奥运会真正的人文遗产。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如何发掘北京奥运会的人文遗产,奥林匹克教育和体育精神的传承,学校体育发扬奥运辉煌成果,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尤显重要。
现行体育教育体制应向学校体育生活化、科学化、实效化方向转型。凡是满足学生生命需要、生存需要、生活需要的教学内容经过开发都可以进入教学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