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具有价值,能够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促进社会和个人的发展,是体育课程在实践中首先应当遵循的价值原则。但是,从体育课程实践上来看,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体育课程学习共1200多个学时,在众多学科中名列前茅,是排在语文、数学、外语之后的第四大课时科目,照此学生应该学会许许多多的体育教材,具备相应的体育素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据有关学者调查表明:某直辖市1000多名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各行各业人员中,90%以上的被调查者都认为自己是体育盲,缺乏应有的体育素养。正如李伟民在《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一书中所述,“体育课程实效太差。……到大学毕业时,无论是体育观念,还是体育意识;无论是体育知识,还是体育能力;无论是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还是主动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方面,多数学生只能达到令人遗憾的低水平,基本上是学完丢光。”[2]出现这样的偏差,笔者认为在于课程主体不明了体育课程价值,体育教师不明确体育课程到底能够带给学生什么,学生不明白为什么上体育课,从体育课上有什么收获,能够满足社会的什么需要。在日常的实践中,由于价值不明晰、不确认,从而导致人们不能深刻、全面地认识到体育课程的价值。通过调研得知,很多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价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知课程价值何谓、何为,不能从课程价值的角度设计、组织教学,当直面复杂教学实践的时候,常常会出现忽视、淡漠甚至回避课程价值的现象,甚至是无所适从。就像做一件事情,我们不知道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和价值,结果肯定不会做好。研究体育课程的价值问题,特别是提供一定价值判断标准,必将有助于体育教师和学生据此标准对体育课程的实践进行分析,防止出现实践价值认识和操作中的偏差;有助于实现体育课程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向教育实践转化,强化体育课程价值取向对体育课程实践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在体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对于体育课程的价值进行研究的诉求也就越来越显得急迫。(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