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课程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直至解放前,我国课程论的研究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研究小学课程,二是对西方课程理论的引进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有关课程价值论的研究未能开展。解放后,我们一度学习前苏联的教育学,由于苏联在相当长时间里没有把课程论作为教育学的范畴来研究,因此我们也没有课程论的研究,课程价值论的研究更没有可能。1980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课程教材研究所,1981年又出版了《课程·教材·教法》,课程理论研究活跃起来,出版了多部课程论的著作,但对“课程价值论”的探索极少。[1]
课程理论研究在我国是比较落后的领域,体育课程理论的研究更是薄弱,对体育课程价值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体育课程理论的进一步完善。(www.xing528.com)
对于体育课程的理论研究,从现有资料来看,一般比较注重从体育课程的历史发展、实施层面、外部制约因素、课程的结构等方面来对体育课程展开研究。英国哲学家休谟把对世界的认识划分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两大领域,王坤庆把教育的研究分为“教育事实的研究”和“教育价值的研究”两类。体育课程同样也要关注这两个方面的研究,即“体育课程事实的研究”和“体育课程价值的研究”,前者说明体育课程“已经怎样”或“现在怎样”,后者将告诉我们体育课程“应该怎样”。所以,体育课程理论研究体系中的重要部分就是体育课程的价值研究,而且,体育课程史上的许多问题都是在价值层面上展开的,从根本上来说,体育课程的价值研究就是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所以,从理论层面来说,从价值学的视野回答了体育课程价值问题,我们从体育课程价值这一带有哲学指导意义的层面对体育课程进行研究,以便使我们在体育课程的编制、管理和具体实施过程中有明确方向,并以正确的体育课程价值观指导课程实践,建构起具有完备、和谐价值的体育课程体系,从而丰富和发展我国体育课程研究的理论体系。因而,体育课程价值在理论上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深入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