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空气加湿花:身边的发明故事

空气加湿花:身边的发明故事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红立即停止使用全部加湿器,改用传统的加湿办法。杨红很快明确了思路:把毛巾变成花、把脸盆改花瓶,“空气加湿花”这个创意油然而生,并立即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认同。炒菜时,看到木耳就琢磨能否用它来做空气加湿花。2007年冬,空气加湿花进入中试阶段。加湿花2008年,第一批空气加湿花出世了,杨红心里既高兴又忐忑不安。现在杨红的“空气加湿人造花”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空气加湿花:身边的发明故事

项目名称:空气加湿人造花

发明人:杨红

2005年1月,身为大学副教授的杨红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调入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任教。

作为一个长期生活在多雨湿润环境的南方人,对北京的干燥实难忍受:早上醒来,从嗓子到气管干涩疼痛;双手变得粗糙甚至开裂;头发也不再顺滑,而是枯燥蓬乱;嘴唇总是爆皮;手指碰到哪就会打出电火花;每天不大量喝水,就会便秘,可水喝多了,又要经常上厕所,且喝进去的水仿佛只是在体内快速地过了一趟就出来了。于是杨红给家里的每个房间都买了一台加湿器,虽然给加湿器蓄水和清洗有些麻烦,但想到有利于全家人的健康,她也就乐此不疲地经常去清洗,天天去续水,还总要去女儿房间看看是否又被加湿器的“雾气腾腾”弄湿了棉被⋯⋯有一天,杨红到了学校,突然想起家中的加湿器没关,而水箱中的水已所剩无几——太危险了!

第二年冬天,杨红在电器城看到有一款加湿器价格高出一般加湿器好几倍,就好奇地了解了原因:原来这是一种“纯净型”加湿器。回到家杨红上网查了许多资料才搞清楚:我们常用的加湿器属于“超声波雾化”加湿器,加湿时能看到白雾状水汽。这种白雾不仅仅有水分子,还含有大量水中的杂质,这些杂质也被超声波给雾化出来了。联想到有时放置加湿器的桌上常有一层白色的粉末,杨红深觉后怕:落在桌上的粉末可以用布抹掉,吸进肺里的粉末又如何抹掉呢?“纯净型”加湿器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解决不了工作噪声和用电耗能问题,价格又太贵。

杨红立即停止使用全部加湿器,改用传统的加湿办法。家里所有脸盆都盛上水,湿毛巾、湿衣服挂满暖气片窗帘也喷上了水⋯⋯在使用这些“土办法”时杨红注意到一个现象:脸盆中的水下降得很少,暖气片上的湿衣服、毛巾往往在下半夜的时候就已经干了。这说明,脸盆由于盆口面积的限制,其蒸发量有限;而湿毛巾和衣服的蓄水量太小,不能持续地蒸发水分。于是杨红又把家中能用上的毛巾和脸盆全拿出来,将毛巾两头分别搭在脸盆的水中,或是毛巾一头放水中、另一头架在小凳子的靠背上,这样房间里干燥的状况终于有了缓解。可是,看着家里大大小小的脸盆和高高低低的毛巾实在是“惨不忍睹”,进出房间也要跨“河”越“坎”了。

杨红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建筑节能的科研教学工作。对于一个整天与美学环境艺术、舒适度、绿色建筑等概念和原理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怎么能容忍在自己的家里还要跨“河”越“坎”的状况呢?杨红很快明确了思路:把毛巾变成花、把脸盆改花瓶,“空气加湿花”这个创意油然而生,并立即得到全家人的一致认同。

短暂的激动过后,便着手设计和初步实验。杨红翻出家里所有的布料、旧衣服,甚至连包装盒里的绒布也没放过。将这些布料一角放入水中挨个试,找出能吸水的布料。把选出的布料缝成花,下端与缠绕着棉布带的竹筷子相连,插在水中一试,发现竹筷子上的“花”湿了,“不错!有点意思。”但由于“花”的数量太少,瓶中的水蒸发得并不快。于是她又去买来一大把烤羊肉串用的竹签,做了几十个这样的“花”插在水里,经过一夜瓶中的水面终于有了较明显的下降。

两天后,新问题出现了:“花”头的布料有了越来越多的黄色水渍,摸上去越来越硬,瓶中的水面下降得也越来越慢了;再以后,“花”头就完全是干的,而瓶中的水似乎也停止了变化;最后,花秆上开始出现黑斑,剥开绕在竹签上的棉布,竹签上已经长了许多黑色的“霉”块,这些现象预示着这些花已“寿终正寝”了。

原来,北京的自来水中含“水碱”多,“水碱”既影响花的美观又影响布料的吸水性,如改用纯净水又会大大增加使用成本。那么做“花瓣、花叶”的布料就得散水性好、不显水垢、耐酸耐碱、色泽牢固;花秆要坚挺且吸水性极强;所有材料要在潮湿环境里不易生菌;材料的构造还要保持水的通畅,不易被“水碱”堵塞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杨红付出了几年的心血。她利用业余时间跑遍了北京的布料市场,将各种材料泡在水中做实验。炒菜时,看到木耳就琢磨能否用它来做空气加湿花。乘坐公交车,看到一女孩身上的花裙子很漂亮,就想把她泡在水里试试?杨红突然感到有点害怕了——自己是不是快变“痴”了?

为了保证研发费用,杨红只能从自己的生活开支中挤:家里用的大米、油等尽量到批发市场去买;节日或寒潮来临,食品一般会涨价,她就提前储备一些;也不再像过去那样花几百元染发、烫发了;新衣服基本不买了,还尽量控制饮食,怕自己发胖了得花钱重新买衣服。(www.xing528.com)

2007年冬,空气加湿花进入中试阶段。为了得到较精确的各项实验数据,必须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持续地做一些实验。杨红想:作为教师,时间上可以利用寒假,但实验场地只能在家。可在家里做实验,家人怎么住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爱人和孩子回老家过春节,她一人留在北京做实验。杨红和爱人的老家都在外地,高龄的父母早就盼着一家人回去热热闹闹过春节。杨红真不知怎样跟老人们开口解释不回家过年的理由,只好把这个工作交给了爱人。

那段时间,杨红家里的两间卧室、一间书房和一个卫生间成了实验房,自己则睡在客厅里。隔壁的大哥大姐两口子,看到她一人在家过年,很是同情,邀请她去家里吃年饭,又每天给她端来一些亲手制作的美味佳肴。那个春节,杨红得到了满意的实验数据,也得到家人的支持以及邻居的关心和照顾,艰辛的努力终于开出了成功之“花”。

加湿花

2008年,第一批空气加湿花出世了,杨红心里既高兴又忐忑不安。她如同一个经过多年波折终于怀上孩子,即将分娩的母亲:孩子健康吗?漂亮吗?招人喜欢吗?会有缺陷吗?她首先送给了要好的朋友和北工大校长办公室试用。很快,一位姓徐的朋友,个人花几千元购买了400多枝花去送给她的一些朋友,并且坚持按原价买,不让她打折。对此,杨红的爱人打趣地说:“她是来扶贫的。”的确,那种时候的支持能给人莫大的鼓舞。

现在杨红的“空气加湿人造花”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北京电视台等新闻单位多次采访和报道了她的这项发明。多种产品已生产面市,市场反映良好,也有了代理商,前期投入的各项费用已全部收回。我们真心地希望这种节能环保、美观实用的花朵能越开越艳,造福千家万户!

点评:这是一个“回归自然”的创意,其构思符合节能、环保、环境友好的发展趋势。

电子加湿器使用方便可控,是家庭电气化的产品,已深入千家万户。但人们往往忽略了它的能耗,有的产品甚至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利用水分自然蒸发来调节室内湿度,方法较“土”,可调性差,往往被忽视;但它节能,还可避免有害固体颗粒的散播。怎样才能扬长避短是本发明能否成功的关键

发明人在加湿花的选材上应用了科学知识:选择吸水性强的材料做输水的花茎,又选择散发性好的布料做花,弥补了普通织物自然挥发慢的缺点。

从晾衣服调节湿度,到加湿花的商品问世,既调节湿度又美化家庭——这也是依靠科学的进步。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回归自然”的理念也可引入到对环境友好的房屋建筑设计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