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拔除废弃膨胀螺栓,密云水库中学学生发明改进工具

拔除废弃膨胀螺栓,密云水库中学学生发明改进工具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的发明是把前几届同学发明的膨胀螺栓起拔器进行了全面的改进而完成的。在设备移走后,往往把剩下的膨胀螺栓遗弃在那里。密云水库中学的学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研究能够快速把废弃的膨胀螺栓拔出来的工具。做好以后,马上找了几处废弃膨胀螺栓进行试验,结果效果都很好,都能够顺利地将膨胀螺栓拔出来。

拔除废弃膨胀螺栓,密云水库中学学生发明改进工具

项目名称:新型膨胀螺栓起拔器

发明人:孟睿婷

孟睿婷是北京市密云水库中学学生。她的发明是把前几届同学发明的膨胀螺栓起拔器进行了全面的改进而完成的。

膨胀螺栓是把各种设备固定在墙面或地面上的紧固件。在设备移走后,往往把剩下的膨胀螺栓遗弃在那里。因为缺少专用的工具,很难将它们拔出来。留在墙面上会影响美观,如果是留在路面上,还会把行人绊倒,构成安全隐患。

密云水库中学的学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研究能够快速把废弃的膨胀螺栓拔出来的工具。2011年5月的时候,孟睿婷仔细研究了另一名学生王伟坤发明的“膨胀螺栓起拔器”,发现他的设计还不够完美,还有改进的余地。

通过观察,孟睿婷发现,原来的起拔器组件是由垫片、支柱立管、旋转螺母和螺栓连杆四个部件组成,缺失其中的一个部件,起拔器都不能正常使用。加之体积也很大,携带和使用都不够方便。在使用的时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将它们先组装在一起后才能使用,比较繁琐。多次使用后,立管两端还会被挤压凸起,把套头卡在管内拔不出来,影响下一步的工作。

孟睿婷想设计一种结构一体化的工具,将四个部件结合在一起,避免以上的缺陷。这样在使用起拔器时就会省时、省力,携带和保存也更加方便。这就是她的新型起拔器的基本构思。

有了这个构思后,孟睿婷便对原来的作品边观察边进行研究。她设想如果用一根比较粗厚一点的铁管,在内壁做出螺纹扣,那样就可以将螺栓连杆和支柱立管整合为一体了。于是,她找来一根厚铁管,请工人师傅加工成型。

做好以后,孟睿婷又发现原来的套头在新的套管里不能使用。因为原来的套头只在里边有扣,是用来连接膨胀螺栓的。但是在外边却无扣,所以无法和新的套管进行螺纹扣连接。接着她又开始对套头进行了改进。在套头的外边也做出螺栓扣,这样套头外扣就能与套管的内扣吻合了,而套头原来的内扣仍然可以与膨胀螺栓连接在一起。这样,在水平方向上先卡住套头后,再通过用手转动套管,套头就可以沿着竖直方向顺利地升起来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才能让套管方便地旋转起来,从而使套头通过旋转将膨胀螺栓拔出来呢?孟睿婷想如果将旋转螺母和套管整合成一体,在套箍部位均匀地打上四个圆孔,在圆孔内插入一根长杆,就可以让旋转螺母和套管一起旋转了,这样也能将旋转螺母与套管合为一体。于是她在设计图中又增加了套箍的结构。(www.xing528.com)

为了保证起拔器的稳定,孟睿婷又在套管下边设计了坡形的底座。图样画好以后,她请工人师傅按照图样重新进行了加工制作。做好以后,马上找了几处废弃膨胀螺栓进行试验,结果效果都很好,都能够顺利地将膨胀螺栓拔出来。

在将膨胀螺栓顺利拔出来以后,孟睿婷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膨胀螺栓拔出以后,和套头一起还留在起拔器的套管里边,需要把它们转出来,才能重新使用。怎样才能把它们转出来呢?用手指转动它们很不方便,只能借助于那个长杆了。因为在套头的一边有两个对称的8毫米的平台空隙,是加工零件时专门留出来固定零件用的,这两个空隙正好可以用来卡住套头进行旋转。于是她在长杆的一侧又重新增加设计了一个叉子结构,这样就可以将长杆插入起拔器管内,卡住套头在套管内左右旋转了。找工人师傅加工出来以后一试验,效果很好,能够很轻松地将套头从起拔器内转出来了。这样,孟睿婷的改造工作就完成了。经过了多次试验,都实现了原来的设计目标。

新型的膨胀螺栓起拔器与原来的组件相比,将垫片、支柱立管、旋转螺母和螺栓连接杆四个部件集成在一体上了,减少了组件的数量,体积和重量都减少了很多,便于携带和使用。同时还省去了组装套件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孟睿婷说:“通过这次创新活动,我深刻地体验到在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在设计中不断改进,最终就一定能够获得新的成果。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在生活中不断进行探索的信心。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将来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

新型膨胀螺栓起拔器使用过程

点评: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史,就是一代一代、一步一个脚印的发明积累起来的历史。这项小发明也可以看做是技术进步的一个缩影。

技术发明活动有一句箴言——“任何一项成功的发明,同时又都是尚未完成的发明”。北京市密云水库中学的这项小发明,就是在前几届同学不断改进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又一次改进的成果。这项成果体现了发明人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追求卓越永不满足的精神。从而能在已经获奖的小发明成果上发现不足,可以说是这些能力成就了这项研究课题。

另一个值得称道的是发明人的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研究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没有挡住发明人钻研的脚步,终于取得了新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