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提到,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多是来自不同领域的社会科学家,他们最初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有历史理论、经济理论、阶级理论、意识形态理论以及国家理论等,不一而足。然而,随着这一思潮的发展,其研究主题逐渐发生了转变,从之前繁杂不一的领域转向了道德和政治哲学研究。从根本上来看,这种转向的涵义可被归纳为:由对“必然性”的关注转向对“应然性”的关注,由经验理论研究转向规范理论研究。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在转向之前主要运用“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诸种理论和问题进行澄清和重构,其中经验理论占的比重较大,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两本早期著名的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著作中看出端倪:一本是伍德1981年所写的《卡尔·马克思》;另一本是埃尔斯特1985年所写的《理解马克思》。伍德在书中运用语义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阶级理论、方法论、异化理论以及道德理论等五方面作了澄清;而埃尔斯特的著作则将“重点放在了理性选择理论、微观基础和解释哲学上”[5],他运用理性选择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历史理论、阶级理论、国家理论、意识形态理论、剥削理论和革命理论等进行全方位的重释。可见,转向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只专于“分析”而并不专于某一领域,而且经验性研究和方法论研究占据了他们理论视野的很大空间。以最具必然性和经验色彩的历史理论为例。历史理论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创始人科恩最早也最著名的成果就是运用分析方法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他运用逻辑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一系列经典范畴,如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进行了重建和澄清,并提出和论证了两个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命题:发展命题和首要性命题。前一个命题“从人具有理性和理智以及自然环境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出发去说明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趋势”[6],后一个命题则运用功能解释的方法论证了生产力在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具有首要性,以及经济基础在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具有首要性。除科恩外,许多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比如埃尔斯特、肖、布伦纳、米勒,都参与了对唯物史观的探讨和争论,使其成为这一思潮的重要主题。但是到80年代末,这一经验性研究不再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其地位已被道德和政治哲学等规范学说所替代,对此科恩曾予以说明,他说他将自己学术生涯的第一个献给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在第二个行将结束时,他的头脑中充满的却是平等、正义等政治哲学问题。[7](www.xing528.com)
从表征上看,这一转向呈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规范问题的研究并不是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的突变,它早期也涉及对正义、道德等问题的探讨,只是它的研究重心逐渐向规范领域过渡和集中;从时间上看,这一转向酝酿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这种转向的痕迹已经显露,并在80年代末,更广泛更明确地突显出来。1986年,罗默主编了一本以“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命名的论文集,收录了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几位核心人物在进入80年代后的研究成果。该论文集有三个板块,其中一个以正义为主题,从该书的作者简介中可以看出,8位核心人物中有5位当时已聚焦于正义、道德等规范问题。其中,科恩感兴趣的是“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关的自由和正义”,埃尔斯特感兴趣的是“集体行为和社会正义”,罗默关注的是“平等主义、分配正义和偏好构成”等问题,而伍德和赖特则分别关注道德哲学和阶级构成的相关问题。[8]可见,此时自由、正义等道德和政治哲学问题已成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焦点之一。自80年代中后期起,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者出版了大量政治哲学方面的著作,包括卢克斯的《马克思与道德》(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普泽沃斯基的《资本主义与社会民主》(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赖特的《阶级》(New Left Books,1985)、理查德·诺曼的《自由与平等:对政治价值的哲学检视》(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莱文的《国家的终结》(Verso,1987)、尼尔森的《自由与平等:为激进平等主义辩护》(Rowman and Allanheld,1985)和《马克思主义与道德观》(Westview Press,1989)、莱曼的《正义和现代道德哲学》(Yale University Press,1990)、佩弗的《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0)、科恩的《自我所有、自由和平等》(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如果你是平等主义者,你怎会如此富有》(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拯救正义与平等》(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8)、《为什么不要社会主义》(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9)以及罗默的《在自由中丧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导论》(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8)、《社会主义的未来》(Verso,1994)、《分配正义理论》(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机会平等》(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8)等。这些著作表明,自80年代中后期发生明显的转向后,自由、平等、正义等政治哲学主题便成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研究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