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及金融衍生市场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过程分为传统型产品和现代型产品两个明显的阶段。传统型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已存在较长的时间,如前所述其产品结构、交易机制都相对简单。现代结构化产品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瑞士债务市场上以两种货币标价的证券。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债券的私募及公募市场上,出现了与商品价格挂钩的结构化产品,用于满足商品生产者希望以牺牲由未来商品价格可能上升而带来的收益来换取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随着金融衍生市场的发展,结构化产品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诸如反向浮动利率产品、利率区间产品以及与股票指数相挂钩的产品等一大批现今市场上仍在使用的产品。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嵌入衍生交易而增加产品收益率的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产品日益多元化、市场交易量的迅速扩大及结构化产品从成熟市场进入拉美、亚洲及东欧等新兴市场。
经典的现代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首先在美国市场兴起,较著名的产品包括1986年8月所罗门兄弟公司发行的S&P 500股价指数连动次级债券(SPIN),1987年3月大通银行发行的市场指数连存单(MICD),1987年10月美林证券发行的指数流动收益选择权债券(LYON),1991年1月奥地利共和国政府发行、高盛证券设计的股价指数成长债券(SIGN),以及1991年8月联合科技公司发行、高盛证券设计的化学制药交换债券(PEN)等。20世纪90年代,银行推出的结构化存单成为市场主角,如花旗银行的股价指数保险账户,信孚银行的90%保本市场联动存款等。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品形式日趋多样化,结构日趋灵活、复杂。(www.xing528.com)
20世纪90年代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进入亚洲市场,在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发展较快。亚洲市场的产品以零售市场为主,产品结构比欧洲市场更加多样、复杂。过去十几年的利率谷底和低迷的股市使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转向结构化金融衍生产品和其他合成衍生工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