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区域,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等群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利用。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设施为补充,统筹规划,均衡配置,推动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基本达到国家建设标准。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方式,着力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强贫困地区的流动服务点建设,配备流动文化服务设备器材,实现流动服务常态化。为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在基础设施方面要加强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参与渠道、吸引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首先,加强老、少、边、穷地区和革命老区,以及面向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科学配置,改变过去以乡镇为中心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着重以村为单位,加大公共文化场所建设投入,建立并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站(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和机构,并根据区位及人口密度合理规划文化基础设施规模。围绕“三馆一站”,将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真正融入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去。(www.xing528.com)
其次,拓宽参与渠道、吸引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单靠政府力量已不能满足公众对公共文化的多样需求。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科学指导,有效利用”为原则,建立完善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税收等手段,开发社会资源,培养更多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的市场主体。
最后,进一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必须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统筹、加大投入、创新机制、拓展内容,进一步扩大受益范围、消除覆盖盲区、提高建设标准、改进服务方式、推动管理创新,着力健全重点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难题,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