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心理问题及归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成果

学生心理问题及归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成果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每位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非常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成为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因此缺乏学习的社会责任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在教育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情况下,让老师和家长,包括学校没办法不实行应试教育,而这样强化的结果等于是反强化,愈加造成这些学生心理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他们的学习困难。

学生心理问题及归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成果

如何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是每位学生、家长都十分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聪明的人肯定学习好;也有的人认为,刻苦的人学习就会好。这些话虽然有道理,但又并不全是这样。实际上,学习不好与学习目标、动机、情绪、适应生活能力、记忆方法、注意力不集中等有关,与自主学习不强、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习惯性思维以及厌学等不良学习习惯也有关。

据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大多表现在心理上,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思维质量不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懒于动脑,很少或者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上课时老师讲什么便学什么,被动接受老师提供的现成答案,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更缺乏创新意识和精神,学习停留在机械记忆的低水平状态。学习行为更差的,甚至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毫不关心,只以完成当日的作业为目的,或者干脆抄袭别人的作业,错了也不订正,每次考试后也不做及时总结。

注意力差。注意力是贯穿整个心理过程的一种心理品质。调查发现,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特性。上课时,他们的注意力容易涣散,处于一种失神状态,时常是书也不翻,笔也不动,或者趴在座位上睡觉;或者在桌面上及书上胡乱涂鸦;或者做与本堂课无关的作业,一心多用。在家里复习、做作业时也是如此。

学习缺乏情绪。这是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有一部分学生的性情相当冷漠、麻木,生活中如此,学习过程中也如此。在学习活动中,适当的激情、良好的心境、饱满的热情是学习的重要心理品质;而情绪则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是一个人取得学业成就大小的先决条件。人是自己情感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保持和激发积极的情绪状态,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然而总有些学生表现得不求上进、学习懒散,没有一点学习劲头和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自然就不会好。

自我评价失当。有一部分同学自我评价过高,认为自己聪明,盲目自负,甚至不把老师看在眼里,把老师的激励性的评价当作自负的一个条件,这在一部分男生中表现比较突出;另一部分同学则自我评价过低,认为自己笨,什么都不如别人,或者是由初中升入高中后不适应;一次考试的不理想;一次课堂提问没有回答上来;或者回答错了,都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这种情况在一部分女学生中表现比较突出,她们最容易过分焦虑,尤其学期大考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身体不适,这些都是过分焦虑的表现。无论自我评价过高或是过低,都是自我认知的一种错误,会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学科兴趣降低,其他兴趣干扰性大,缺乏抑制力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生,就会把这门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不大。现在的初、高中生信息来源很广泛,外界的诱惑非常大,因此学科学习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兴趣便转移到课外,如足球电子游戏、卡通书、动画片等。又由于他们缺乏抑制力,致使学科学习的兴趣降低,学习动力不足,导致学科成绩下降。

那么,造成以上种种心理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www.xing528.com)

首先学生学习困难很大程度上的原因在于家长。从以上的调查分析来看,真正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因素是不多的,而像动机、兴趣、情操、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家长只是关心成绩,忽视的恰恰就是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项关于中小学生家庭美德水平现状的调查显示:逾六成中小学生每天与父母倾谈不足十分钟,即使在有限的时间内父母和中小学生交谈的内容也有一半以上是与学业有关的。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提出为学生“减负”,而家长却在不断给孩子“加负”。买大量的复习资料,让孩子做大量的习题;给孩子请家教,使孩子的寒暑假及节假日比平时还忙,这无疑加重了孩子的课业负担。

另外,个别家长的不良个性,也会直接造成孩子的学习困难。而如父母离异,或者父母经常吵架,关系不和谐;好唠叨、焦虑、易怒、刻板、偏执、多疑、情绪不稳、粗暴等都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有的家长整天沉迷于打麻将,对子女的学习不管不问;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什么都大包大揽,结果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缺乏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决心和毅力,所有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后果。

学习终究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习的动力在于其内驱力起作用,学习的内驱语言能力来自于学生对于学科学习发自内心的需要。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非常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成为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因此缺乏学习的社会责任感,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既无远期目标,又无近期目标;学习无计划,没有合理的时间安排:没有主动学习的习惯、争先的意识和勤奋的劲头。因此学习上得过且过,学习效率低下,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以学为乐”的感受。

另外意志薄弱,由于独生子女所处环境比较优越,从小缺乏艰苦的锻炼,因此表现出严重的意志薄弱。一是怕苦;二是怕累;三是心理脆弱,抗挫能力差,遇到挫折便一蹶不振;四是学习有惰性,只依靠老师或别人帮助解决困难,而不去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和困难。一些学生离不开家教,即属于这种情况。

社会上的招聘对于高学历的要求,使家长和老师必然把他们的目标定位在考大学上。在教育体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的情况下,让老师和家长,包括学校没办法不实行应试教育,而这样强化的结果等于是反强化,愈加造成这些学生心理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造成他们的学习困难。这也许就是当前教育的两难境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