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课程模式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课程模式

时间:2023-08-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随着身体成长和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心理上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失调,即所谓的“亚健康”问题。但是,由于尚未形成较完善的中小学心理教育体系及较规范的实施办法,在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中往往会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将影响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表现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弱化。

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课程模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处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随着身体成长和生理机能的逐渐成熟,心理上也会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学生的心理活动会出现各种不同程度的失调,即所谓的“亚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已经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与指导。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从最初的开设心理热线和信箱、开办心理知识讲座,逐步走向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辅导课程。这种心理辅导课程,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适应现实生活的能力。但是,由于尚未形成较完善的中小学心理教育体系及较规范的实施办法,在心理辅导课程的开设中往往会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这将影响心理教育的健康发展。作为一名教育者,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心理辅导课程,使课程不仅仅面对已经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学生,应使课程建立在学生心理健康的普遍需要之上,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全员性和发展性的教育形式。

(1)学生主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心理亚健康的表现。学校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深层次运作。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教育者应密切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及生活,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便是如何判断学生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它的表现有哪些?

首先,表现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弱化。何谓心理素质弱化?主要表现在自制力、意志力、自控力、学习力、适应力较差。如对自己不能正确评价,在自卑和自傲两端摇摆;不能坚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劳动,对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低;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差,易偏激和冲动;不会学习,陷入苦学—低效—苦学的恶性循环;不能愉快的、心平气和的和人相处,缺乏合作精神;不懂社会、不会生活,幼稚、脆弱、退缩或依赖、任性、霸道等等。

其次,就是个别中小学生心理和行为偏常。如长时间的学习焦虑,恐学、恐考;无价值感,自暴自弃;过分敏感、自责、自我折磨;多疑、嫉妒、敌意、欺骗;心理问题躯体化: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头疼胸闷、心悸盗汗肌肉紧张性疼痛;心理机能下降:兴趣丧失,精力缺乏,分心,记忆和思考困难,社会适应严重不良等等。

(2)导致学生“亚健康”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大背景来看,我国正处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渡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及由此导致的人们心理上的动荡、矛盾、不适应等现象正在日趋加剧,广大青少年学生正面临着对诸多社会变化的心理适应、心理控制和心理调节等问题,再加上纷繁的价值观念,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甚至受到戕害。社会生活竞争的加剧,学生过早的产生了压力感、危机感。

从学校环境来看,宏观上,应试教育的惯性远未消失,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身体和(www.xing528.com)

心灵的过重负担还未减下来,这成为学生心理素质弱化和偏常的主要原因;微观上,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调,教育管理方式的生硬,班级气氛的冷漠,师生对某些学生的歧视和排斥,是造成学生心理素质弱化和偏常的直接原因。

从家庭环境来看:我国的一些独身子女的父母们,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学校和课外的各种活动都加以干涉。家长教养方式的偏差或家长的不良榜样,形成家庭心理教育的空白或危机。

在社会、家庭、班级的三重压力下,许多学生的心理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或障碍,

由此使学校心理教育被提上了更高的一个台阶,心理辅导课在这样一种形式下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普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