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形式和手段。会谈的信息交流可分作两个方面来讨论。其一是信息的性质,其二是信息的传递方式。会谈中的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认知性的,一是情绪情感性的。认知性信息,主要包括事实、行为、观点、意见等,可以称之为内容。情感性信息主要包括心理感受、情绪、情感等,其共同特点是体验。信息传递的方式也有两种: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作为咨询与辅导人员在辅导过程中所做的事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接收、理解来访求助者的认知性信息和情感性信息;另一方面,对此作出反应,即发出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
会谈不仅仅是交流信息,还是会谈双方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人际关系。对于心理咨询与辅导人员来访,每一次辅导都是一次会谈,并通过会谈来达到影响和帮助来访者的目的。有效的会谈是需要技巧的,所以要提高辅导效果,就必须要掌握会谈技术和技巧。
(一)倾听的技术
倾听并不是简单地听,它是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辅导员对当事人的谈话不仅仅是听听而已,还要借助各种技巧,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巧和技术更重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愿意说不愿意听,习惯于说不习惯听。倾听时应注意以下技巧。
1.充分运用开放性提问
在倾听时,通常使用“什么”“怎样”“为什么”等词语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问题、事件作出较为详尽的反应,这就是开放性提问,这样的提问会引出当事人对某些问题、思想、情感等详细的说明。在使用开放性提问时,应重视把它建立在良好的辅导关系上,只有当事人对辅导员的信任,他才会在提问时作更多的回答。另外要注意问句的方式、语调,不能太生硬或随意。
2.恰当运用封闭性问题
这类提问的特征是以“是不是”,“对不对”,“有没有”,“行不行”,“要不要”等词语发问,让来访者对有关问题作“是”,“否”的简短回答。辅导员使用这种封闭性的提问,可以收集信息,澄清事实真相,验证结论与推测,缩小讨论范围,适当中止叙述等等。回答这些问题,只需一两个词、字或一个简单的姿式如点头或摇头等,简洁、明确。但过多使用封闭式提问,会使来访者处于被动的地位,压抑他自我表达的愿望与积极性,产生沉默和压抑感及被审讯的感觉。所以采用封闭性提问要适度,并和开放性提问结合起来。
3.善于运用鼓励和重复语句
就是对来访者所说的话直接重复或仅用某些词语如“嗯”,“讲下去”,“还有吗”等,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叙。重复来访者叙述中的某些话语或内容,是鼓励对方的一种主要方法。鼓励与重复除了促进会谈继续外,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来访者的谈话朝着一定方向深化。表面上看起来,这是一种很简单的技巧,然而正是这一简单的技巧,使辅导员得以进入当事人的内心精神世界,展现出对来访者的关注和理解。
4.准确运用说明
说明又叫释义,就是辅导员把来访者谈话内容及思想,加以综合整理后,用自己的语言反馈给来访者。说明最好是引用来访者谈话中最有代表性、最敏感、最重要的词语。说明使得来访者有机会再次剖析自己的困扰,重新组合那些零散的事件和关系,深化谈话的内容,更清晰准确地作出决定。同时,也有助于辅导员确认一些关键的信息与线索,为会谈的深入打下坚实基础。
5.有效运用情感反应
情感反应与说明十分接近,区别在于说明是对来访者谈话内容的反馈,而情感反应则是对来访者情绪情感反应的反馈,也就是辅导员把来访者的情感反应进行综合整理后,再反馈给来访者。如“你对此感到伤心”、“这事让你很不愉快”等等。情感反应的最有效方式是针对来访者现时的情感,而不是过去的。如“你现在很痛苦”、“你此时的心情比较好”。另外,在运用这一技术时,要及时准确地捕捉来访者瞬间的情感体验,并及时进行反应,使来访者深切体验到被人理解的感觉,这时辅导就可能朝着更深入的境界迈进。
6.避免倾听时容易犯的错误
初学咨询与辅导的人,不愿意倾听,不重视倾听,喜欢不停地说,这是惯常的错误。除此之外易犯的错误还有:急于下结论;轻视来访者的问题,不认真听;干扰、转移、中断来访者的话题;对来访者话题作道德或是非的评判;不适当地运用参与技巧,如询问过多、概述过多等等。
(二)影响的技术
会谈时注意倾听的技术对帮助来访者自我成长十分重要,但仅靠这一方面还不够,因为显得缓慢,缺乏主动性。而咨询辅导员积极投身于会谈过程,主动采用影响对方的技术,那么来访者的改变将会更快,更有效。咨询辅导员运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来积极影响来访者并促其成熟,从辅导关系这一角度出发,这时的会谈就真正成为一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影响的技术有指导、解释、忠告、自我开放等。
1.指导
就是直接指示来访者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说如何做,指导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辅导技术之一。指导的本质在于直接造成行为改变,它明白的指示学习什么、改变什么,以及如何改变、如何学习,所以指导有强烈的行为取向色彩。尽管一些学派不赞成用指导技术,但不同学派的咨询辅导者都或多或少使用指导。指导方式有如下几方面。其一是指导言语的改变,就是指导来访者改变言语表达。如要求来访者把“我应该”改为“我希望”。其二是给予特殊的建议和指导,如对考试焦虑的学生建议修改作息制度,每天坚持适量的娱乐和锻炼。其三,自由联想式指导。如对一位有强迫观念的来访者,指导他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回想童年时经历等。其四是角色指导,采用色分扮演、角色替代等方法,指导来访者获得新的经验。其五是训练性指导,如松驰训练、脱敏训练、渲泄训练等。
2.解释(www.xing528.com)
是辅导员依据某一理论或个人经验,对来访者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说明和分析,使来访者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认识自己和自己的问题。解释是最重要的影响技术之一,它可以使来访者的世界观产生认知性的改变。“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就是这种效果。解释有多种多样,一种是来自各种不同的理论,另一种是根据辅导者自身的经验、实践与观察。针对来访者不同的问题,辅导者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应该说,解释是影响来访者技术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也是最有创新性的一种。运用解释时要注意:第一,要注意了解情况,准确地把握问题,根据来访者特点因而人异,确定解释的理论和依据。第二,要注意解释不能强加于人,最好在来访者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时进行解释。第三,解释不能过多,防止来访者否认辅导员的参照体系。
3.忠告和提供信息
是指对来访者关心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忠告,给予指导性和参考性的信息,以帮助来访者思考问题,作出决策。在与来访者面谈时,提供信息,提出建议,提出劝告都是十分必要的,在职业心理咨询中尤为重要。在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因为学生的经验、阅历、知识有限,提供建议和忠告的价值则更大。但在使用这一技巧时,需注意。第一,防止这一技术技巧给会谈带来潜在的危害。如来访者对建议或忠告不以为然,这会妨碍辅导进行。第二,要注意建议和忠告的话语要含蓄而委婉。例如“如果我是您,我可能会……”,第三,提供的忠告和建议一般不宜太多,过多使用会失效。
4.自我开放
也叫自我暴露,自我揭示等,是辅导员公开、开放、暴露自己的某些经历、经验、思想、情感等,与来访者共享。自我开放,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为来访者树立好的榜样,从而增进来访者自我开放。自我开放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向来访者表明在会谈时对来访者言行问题的体验,如“我很高兴,你这么信任我”,“我和你一样,感到失望”。另一种形式则是告诉来访者自己过去的有关经历和情绪体验,如“你说的这种情况,我过去也遇到过……”。自我开放需建立在一定的辅导关系之上,而且要适量。过多开放和暴露,就会挤占来访者的时间和开放,并可能超出其心理准备,认为辅导员心理也不太健康。另外,过度开放,可能给来访者的心理带来负强化,增加消极影响。
5.影响性概述
辅导员把自己所叙述的主题、观点、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给来访者。当会谈的一自然段落完成或一次会谈结束时,使用概述作为一个小结。影响性概述的作用之一,是使会谈显得有结构,富有条理,避免会谈混乱。另一作用是,使双方有机会对刚才的谈话作一番检查,强调某些重要内容,加深印象。第三个作用是为下一步会谈的主题做好准备。运用概述时,要注意第一是条理分明,重点突出。第二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三)非言语技术
会谈并非只是说和听、问和答,人们不仅用口头语言说话,会谈时还要通过非言语的表情、声调、姿态、手势等进行交流。心理咨询与辅导是言语内容和非言语行为交互作用而达成的,许多时候,非言语行为所表达的信息比言语表达的信息更多、更准确、更真实。
1.目光注视
在人的面部表情中,眼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们形象地称“眼睛为心灵的窗户”,可见它的意义所在。辅导员与来访者在会谈时,常会有目光的接触,通常辅导员注视来访者,表示对他的谈话感兴趣,而当辅导员讲话时,与对方视线的接触会少些。一般讲话多的人比听话多的人更少注视对方,如果一方开始说话了,就会先把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说话结束时,又会重新注视对方。视线的接触在会谈时因谈话的内容、气氛、场合、辅助关系等有不同的反应和表现形式。辅导员应注意自己的目光,如果对方谈话时,你却在那里看着别的东西,或者东张西望,目光游移不定,就会妨碍来访者继续表达。目光的使用怎样比较合适呢?一般情况下,当你倾听对方叙述时,目光可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目光注视的范围以人的面庞为宜。另外,目光不要始终注视对方,如发现对方有意避开目光接触时,就不要紧盯着对方。
2.形体动作
人的姿态、手势的运动是极为丰富的,是一种特殊的身体语言。作为辅导员在来访者面前,总的原则应是使自己的身体语言融入到辅导过程中,以有利于咨询与辅导。比如,会谈时,辅助一些手势能加强言语表达的含义,但会谈不是讲课和演讲,手的动作不宜过大,也不要对来访者指指点点。还有,在倾听来访者谈话时,使自己面对对方,身体略微倾向于来访者,并用点头示意等表示对对方的注意和肯定。另外,在来访者面前不必正襟危坐,但也应注意姿态端正,不宜过于随便,如有些辅导员在来访者面前翘起腿,这是可以的,但翘起的腿抖动不停,让来访者心烦意乱就很不合适。总的原则是,在会谈中,身体既要真正表现出自在自如,又表现出对对方的真切关注。
3.声音特征
声音特征指说话的音量、音调、语速、语气和节奏等等。这些特征的变化,对辅导关系的建立和辅导的效果均会产生影响,来访者在听辅导员讲话时,说话的内容对来访者来说是理性化的东西,而从声调、语气中,他可以感受到某种情绪和态度,而且由此诱发出来访者自身的态度和感情。那么,作为了一个辅导员,其声音是否能让对方感到舒服、顺耳、温暖,就特别需要注意了。例如,当一个来访者进入辅导室的时候,辅导员语言表达的内容是欢迎和关心,但声音是淡漠和敷衍,来访者更相信声音的含义而不是语言的意义,因为语言比声音容易作假。只有对来访者真切的关心和尊重,辅导的语言中才有了灵魂,说的话语才会激动人心。为此应注意,辅导员说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以等于或低于来访者音量为宜;语速应稍缓,尤其是来访者激动时的语速加快,辅导员的语速应更缓,以平静对方;语调要有些抑扬顿挫,不要太平淡单调。还有一点,注意使用停顿,以引起来访者重视,集中注意力,产生领悟和思考等。
4.距离和角度
会谈时,与来访者的空间距离和相对角度也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行为,每个人都有一个无形的空间,以保持自己的独立、安全和隐私的需要。侵入这一空间,就会产生不安、焦虑、不满和反抗。辅导中,双方相距太远会使对方产生冷漠、疏远、孤独的感觉;相距太近,又会使对方局促不安。双方距离的适宜性,因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室内和室外、同性和异性等等,就有区别。一般来说,不宜太远,接近一些较好。当然,所谓远近距离的大小,应以来访者觉得合适为宜。关于双方位置的角度以互成直角较好。因为完全正面相对,有使人产生无法回避的感觉,易导致局促不安。直角相对既可以相向又可以侧身,能保持视线既不长久对视又可随时接触,使人感到轻松。
5.沉默
会谈时出现沉默,并由此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双方不知所措,严重时影响双方继续进行辅导的信心。对此,作为辅导员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惊慌失措。必须立即行动起来,率先打破沉默,引入辅导正题。出现沉默时,辅导员应迅速判断和分析沉默的形式:创造性沉默,自发性沉默和冲突性沉默。同时还要分析沉默是来自于辅导员还是来访者。在这些问题比较清楚时,应付沉默就会自如了。例如,当辅导员看到来访者陷入长久的沉默之中时,可以适时的问“能告诉我你在想什么吗”,如果来访者由于思考而沉默时,辅导员最好以微笑、目光、微微点头表示自己的关注、理解和鼓励,以等待对方打破沉默,若沉默时间过久,可以关切的询问提示对方。总之,沉默并不可怕,表面上看,它可能是辅导中出现的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巨大的契机。辅导员对沉默现象应予以高度重视,仔细分析,把握机会,跟踪追击,往往就会有大的突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