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D理论引导下,高校图书馆通过获取政府、产业/企业、高校等各类用户的资源支持和参与,有助于解决高校图书馆政策资源、智力资源、经费资源等不足的缺陷,为加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以下简称该馆)在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建设过程中,通过利用在海事领域的资源优势及以服务赢得用户信任等途径,首先与政府部门、企业等开展广泛合作,再进一步引导和协调用户积极参与和支持,从而获取了大量的用户资源为己所利用,推动该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得以拓展、服务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3.1 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的参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部推出的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培训班和系列专题公益讲座、上海市知识产权局举办的上海专利人才培训班、景德镇陶瓷大学和东北林业大学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举办的各类知识产权培训班等,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能力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上海海事大学工作站挂靠在该馆,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自2016年起每年提供一定的工作站运行经费,与该馆共同制定工作站年度工作计划,并提供知识产权专家资源来临港地区为企业、高校提供指导,必要时根据需要联系有关政府部门开展调研等;此外,国家知识产权局PSS专利检索与分析系统高级账户权限的开通等,均为该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支持。
3.2 教育部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参与
该馆2009年获教育部第四批理工类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之后,即开始探索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但由于缺少有力的政策支持,多年来发展缓慢。教育部在2015 年取消查新站认定工作之后,即着手调研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并于2017年底与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才使该馆集中优势资源大力拓展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有了政策依据;同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每年组织的高校科技查新与知识产权学术交流会、高校科技查新员培训班等,都为该馆了解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发展态势、学习和借鉴同行先进经验、提升业务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资源。
3.3 科技和产业主管部门、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的参与
上海临港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是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也是上海(浦东新区)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的主要载体,现入驻涉海科技类企业100余家。2013年起,基地管理方就与该馆签署了科技情报战略合作协议,2019年4月,挂靠在该馆的上海海事大学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在基地设立工作站。基于双方工作的目的都是为基地企业提供优质的涉海领域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在该馆组织临港地区“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期间,基地管理方连续多年参与活动策划和组织,提供场地资源、组织企业代表参加培训和座谈等;同时,在专题项目调研过程中,积极联系基地内代表性企业,为该馆项目组调研提供全程支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也参与服务内容的设计和提供,在该馆每年编著《中国物流科技发展报告》的过程中提供物流科技案例等资源支持,服务全国物流行业用户。(www.xing528.com)
3.4 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参与
全球海工和港航领域知名企业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该馆最主要的企业用户,其中,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的合作已持续10多年时间。为了使该馆能够更好地嵌入公司科研和决策过程,每年年初公司科技管理部门与该馆进行年度工作交流会,交流公司最新业务发展重点、协商科技情报工作要点,同时,不定期组织该馆服务人员赴现场参观和调研,提供必要的项目经费等。
3.5 高校的参与
上海海事大学多年来十分重视该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的建设。自2008 年申报教育部查新站至今,每年给予查新站专项经费支持,用于查新业务开展和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培养;2016年11月,学校与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浦东新区知识产权局上海海事大学工作站,挂靠在图书馆,协调科技处和技术转移中心等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学校积极支持该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团队建设,确保每年有数十人次外出参加学习和培训;此外,学校在办公设施和办公环境等硬件、软件方面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保障。
用户参与支持为该馆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注入了新能量,促使该馆在利用用户资源开展研究和服务的进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拓展业务,实现了该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综合能力、用户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需求满足程度均得到大幅提升的双赢目的。
目前,该馆已是全国专利文献服务网点单位、全国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联盟首届理事会理事单位,有3位馆员入选首期全国专利信息实务人才,并在国内高校中较早挂牌成立校级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该馆为政府部门提供的知识产权调研报告得到领导的高度肯定和批示,面向全球知名企业提供的产业科技竞争态势研究报告获企业总裁认可和采纳,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产品,也发挥了重要参考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