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成背景
首先,理论形成背景。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管理思潮和理论传入中国,许多研究者把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于管理高校图书馆,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一是管理观念创新、组织机构创新和服务创新成为探讨热点。“以人为本”思想引入到图书馆管理研究各个方面。如提出“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和“以馆员为本”的管理观念,将学习型组织理论渗入图书馆管理领域,指导图书馆改革,建立学习型图书馆;提出图书馆应推动知识流通,密切图书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引导读者获取信息,进而转化为个体知识与智能。还有专家把危机管理理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业务流程重组理论、目标管理理论、项目管理理论、集成管理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等等,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有应用价值的理论,研究水平一般,过于硬套现成管理学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管理实践很难具有指导价值。
其次,实践发展背景。一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新时期。高校的办学体制、办学水平、办学规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育部的《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水平是学校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要素,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应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相统一,因此,图书馆则必须改革创新,适应教育教学变革要求,促进高校的快速发展。二是网络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图书馆的要素、社会职能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一直延续着“小而全”、分散的管理体制模式。这种体制模式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滞后了高校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要抛弃传统的图书管理“重藏轻用”思想,提高馆员的素质,实现信息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和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整合,重视基础投入,转换服务理念,改革管理制度。
高校图书馆只有不断创新,实行科学管理,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学校的教学研究提供有效的文献服务保障,才有存在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才能拓展更大,更全。
(二)内涵界定
图书馆是保存知识信息的重要阵地。图书馆中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与信息如何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图书馆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创新本质是资源整合。包括:有效整合资源、组织的过程式管理、细节管理。我们认为,管理创新其实是运用相关的科学管理知识,依据外部环境变化,改进和重构组织各要素,实现在管理质量上发生新的变化的过程。图书馆管理创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创设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二是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机制;三是进行服务的创新。因此,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实质上是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进行重设、选择、实施与评价,最终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水平不断提升。
(三)基本特点
管理创新是一种以管理者为主体,从管理基本职能出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改进的行为过程的总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有如下特点:
一是管理目标要适应信息社会。旧的管理是一种被动的、低层次的、静态的管理目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由低层次服务转为高层次服务;由静态目标转变为动态目标。(www.xing528.com)
二是管理理念要以人为本。旧的管理思想是基于利益驱动与诱惑观念的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人本主义尊重人性,充分展现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图书馆管理者在管理中贯穿人本管理观念,发扬平等、协商、民主的工作作风,充分调动管理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管理者与图书馆之间形成一种奋发向上、息息相关、团结和睦的氛围。
三是管理组织要以读者为中心。组织创新为发挥出更大效益,重新配置管理资源的创新形式。传统图书馆内部组织主要是按文献资源的性质来设置划分,不能满足全校师生对多元化信息需求,造成信息流、文献流的阻滞。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组织就是重新调配图书馆的业务工作流程,把以文献为基础的组织机构改为以读者为中心的组织机构划分。
四是管理内容要以信息资源为核心。在信息资源的获取方式上,引进或自行开发了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的信息检索系统;分析客户信息需求,实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加大了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力度,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数据库或其他产品。
五是管理职能要突出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主要有两大职能:其一,教育职能。其二,信息服务职能。要突出对于整个高校的服务职能,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源优势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
因视角不同,对人的理解也不同。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能从实践的视角去理解人,分别把人理解为自然的人和理性的人,不能真正把握人的需要。马克思认为,人的需要和人性是合为一体的。在人的正当需要被满足后,人的本质力量才能不断被创造和实现。
人的需要通过社会的形式表现出来。马克思人本思想认为,物质需要使外界的无机物转化成人自身的有机物,维持和支撑了人的生存和发展。精神文化对人发展的意义在于不断占有自身的全面本质,使人不断摆脱现实的束缚和限制,寻求自我的发展。
人的解放和自由发展是人的发展内容和方向。马克思首先认为哲学是人类解放的重要工具,“人的解放”即是使人脱离限制和控制,获得合理的生存和发展。“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
剩余价值学说使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本质,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和理由,为人的解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人自我解放的方法和道路,就是使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展现,实现社会形态的变更。马克思说:“‘解放’是一种历史活动,不是思想活动,‘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关系的状况促成的……”因此,不是纯粹抽象性研究,而是从现实实践出发,才能使人脱离不同的束缚和限制。
马克思人本思想与抽象的人道主义有本质区别。它更多是从世界观和历史观的视角进行理解的,并不是纯粹在道德范畴意义上进行把握的。事实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包含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视。关于人的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科学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人本思想,对当前建设我国以为人本的和谐社会、对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特殊意义,同样对以人为本理念下如何进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