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人为本概念的缘起
人本思想的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他沿着不同的路径,以不同的形态,不断演进发展,并在演进过程中呈现出复杂的状况。
人本思想在中国发端于商周之际。“惟命不于常”“天命靡常”“天不可信”“敬天爱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等等观念,都体现出一定的民本思想。春秋时期的管仲首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此后,在中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人本思想有着不同的表现形态。如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仁爱”“泛爱众”思想;墨子的“兼爱”思想;黄宗羲的“天下为主”思想;顾炎武的“众治”思想;王夫之的“天下为公”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人本思想。
在封建社会,目的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存在着历史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在客观上推动了人们去探索人本思想与管理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产生了较为成功的管理思想体系。如儒家强调“仁”,推崇“礼”,主张“和为贵”,是为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道家主张“天人合一”,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兵家的“智、信、仁、勇、严”为企业管理的发展在选拔人才上提供了价值标准。《孙子兵法》更是包含了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如重视在组织上下级关系之间的激励作用;主张通过适度激励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在实践的不断的发展中,人本思想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如今与西方管理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14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西方人本思想开始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此时,大批人本思想的先驱主张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主张人性的解放与张扬。
(二)以人为本概念的内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正式提出,被确定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www.xing528.com)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正确回答为谁而发展,依靠谁发展,发展成果归谁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为了人民,发展才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依靠人民,发展才有不竭的动力;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才能造福社会。
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传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在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在思想观念上、执政理念上、政策措施上体现一切以人为中心。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成果共享”是在公有制生产关系为主体基础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成果共享”,这种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不同的利益主体在处理利益时存在差异。在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时,总是忽视个人利益,强调国家、集体利益。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民生幸福,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成果共享,着眼于对民生的关注,让人民积极创造更多财富,能分享到更多自己的劳动成果,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真正体验到自我劳动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的愉悦。“发展成果共享”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又一大创新和升华,是对人民群众最直接的人本关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向的社会发展观,立足以人为本,把发展内涵由经济拓展到社会各个方面。“以人为本”的发展不只是经济的片面的增长,还应包括卫生、道德、环境、教育、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全面发展,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对立统一。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的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把社会与人的关系放在历史长河中,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中,揭示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辩证统一。社会的发展包含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手段,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因素,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社会物质文化财富创造得越丰富,人们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人越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越能促进物质文化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不断提高,并没有终点的历史过程,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也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相互促进、相互结合,共同向前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