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是“普洱茶”?或许从分析适合炒作的商品的特定条件,我们可以窥见部分答案。
条件一,市场不成熟,信息不对称。在2000年之前普洱茶作为云南民间的一个普通茶品,熟悉它的人很少,市场不成熟。而20世纪90年代末的大陆与香港、台湾两地的联系远不如今天紧密,这造成了信息明显不对称,茶行业的从业员对于普洱茶在香港和台湾两地价格,所知甚少。
条件二,基础资源丰富,又具有稀缺性。以云南兰花为例,其炒作之所以能够形成,全赖所谓名贵的兰花稀少,所以不需要垄断所有的兰花,只要垄断名贵兰花,通过不断炒作稀缺的名贵兰花,就可以拉高整个兰花市场的价格,最终形成一个庞大的兰花上涨大势。普洱茶选用澜沧江中下游大叶种乔木茶青加工而成,澜沧江中下游包括云南省保山市、临沧市、普洱市、西双版纳州等地,适制普洱茶的人工管理的茶园即台地茶园相对丰富,同时又有少量可以控制的稀缺资源古树茶园。通过掌控部分古树茶青资源和控制一两家普洱茶企业并接手足够量的台地茶园后便控制了生产的环节,建立品牌后就掌握了商品的命脉,即定价权。
条件三,销售准入门槛低,价格有上升空间。销售门槛低,普通人只要想进来就可以进来,不受太多资金条件限制。比如一个普通茶馆老板也想炒7572-001批次,如果2010年拿了一件是3200元的话,留到2014年出手就变成了7200元。对于普通投资者这样的资金量并不大,而如此高的升值想象空间,决定了此商品能够获得更多青睐。而普洱茶同时具有的丰富产品线,从新青普、新熟普、老生普、老熟普,再加上顶级的号级、印级老茶,由低到高的全线展开,可满足不同阶层不同需求的人参与和瓜分。
条件四,炒概念。由邓时海推的“喝熟茶,藏新茶,品老茶”观点而衍生出的“越陈越香”概念,不仅将普洱茶的附加值或者价格预期延长了很多时间,为炒作赢得时间,而且这个概念的推出,无形中将市场容量放大了很多倍。普洱茶在这种情形之下,其高附加值的预期被无数人反复演绎,且检验标准竟是“希望与未来”。
台湾茶人石昆牧说,“1999、2000年间是台湾普洱茶的鼎盛时期,台湾人将所谓减肥与保健功效稼植于普洱茶之上这一过程中,使其脱离茶本身的品饮价值致使市场畸形发展,直到2001年台湾普洱茶市场全面崩盘。”接下来普洱茶热被复制粘贴到大陆。(www.xing528.com)
早在1998、1999年左右东北人王涛开始接触普洱茶,“芳村之前都是福建人的天下,大部分都做铁观音。后来普洱茶来了,特别是那些新鲜的关于老茶的品饮说辞越来越多,知道的人多起来,做的人也多起来。我差不多算上第一批喝普洱茶的人。”王涛在他北京的私人会所向记者说,“哪个喝普洱的没交过学费?但早些年也的确见过喝过收过不少好茶,比如‘大白菜’。”
“大白菜”是何氏兄弟在勐海茶厂用班章毛茶定制的一批特种茶叶。由于包装上有“大白菜”的图标,便被普洱茶友戏称“大白菜”。因为大白菜和88青一样极具代表性。88青是拼配普洱的典范,大白菜则是名山古寨普洱收藏的传奇。
“你一定猜不到,我2002年收的‘大白菜’的价格是两位数,现在的价格是多少你一定知道喽。”记者从普洱茶网上查到,2002年班章珍藏精品青饼100万一件,一片的价格已升至1万多元。“不会,绝不会留到现在,但出货的时候我已赚了不少。”在谈到现在普洱茶炒作时,王涛告诉记者,“都说普洱茶几起几落,但大家都忘记加上一个前提。即从2000年到现在,老茶即号级、印级茶始终是一路上涨,另外80年代到1996年的大厂茶比如红印、黄印、绿印等也从没有跌过。被事实证明而又奇货可居的好东西是没有理由降价的。所谓的普洱几涨几跌,主要还是2000年之后特别是近几年的新茶,与存量有关,与人为过度透支市场有关。” 王涛一再提醒记者,“普洱茶的故事足够多,炒作点足够亮,就好比现在较热的‘古树概念’,市场认了,但未来走向却又真不好说,但这也正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
普洱茶自20 0 0年开始至20 07年经历了一轮过山车般的发展过程,在2008年、2009年、2010年三年的调整与蛰伏,在经历了对产能低下小厂的淘汰、茶企之间的兼并重组,终于在这两年又迎来了一波上涨。
经历着老茶即号级、印级,到品牌大厂茶,到山头和山脉茶,到大树与老树和古树茶,又到当下正热炒的单株与野茶。普洱茶在热热闹闹地经历着起落浮沉。“普洱茶老百姓喜欢用‘水深’形容,如果一个东西认识它很难我们才称之为‘水深’”黄刚说。同样黄刚也以他2005年搜遍北京马连道只找到少量2002年的白茶为例,他不愿多谈如今市场上各种打着老白茶旗号搞收藏的“福鼎白茶”。“白茶,没那么难,没那么复杂,没那么有深度,人家爱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