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炒作轨迹并不复杂:云南人产,香港人存,台湾人炒,福建人跟,东南亚配合,广州是主战场。
普洱茶的实际炒作又并不这么简单。2007年是普洱茶之路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此之前,自2000年开始,一些台湾人在台湾普洱茶市场崩盘之后选择了广东—与香港最接近的地方,作为普洱茶下一个炒作目的地,理由有三:一是普洱茶在广东已有了一定的消费基础;二是广州芳村是全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全国各地茶商特别是福建茶商的多年努力使这个市场具备了较大的规模;三是广东地区经济体量较大,贸易发达且手法灵活,做生意不受太多的框框条条限制。从芳村开始,普洱茶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茶类,一路高歌猛进,到2007年大陆的普洱茶市场达到了最高峰值。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4年到2007年,进入云南普洱茶界和周边行业的资金,大概在140亿左右。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数据表明,至2007年,云南普洱茶产能估计接近8万吨,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接近100家,普洱茶市场在2004年至2007年间相当火热,2005年云南省全省茶叶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将‘云茶’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使之成为云南继‘ 云烟’、‘云花’、‘云药’之后的又一知名品牌。”
中国普洱茶网的市场数据显示,2007年普洱茶价格,3月,几大厂商以同比300%的幅度拉升市价;4月初,大益生饼达到22000元每件,价涨近千倍;4月中旬,普洱茶价格暴跌,大益生饼跌至17000元每件;7月,同批次的大益茶价格跌破万元每件,此后,普洱茶全线崩盘。(www.xing528.com)
黄刚,被圈内人称为“京茶东邪”,师从普洱大家何作如先生,在“交了巨额学费喝了无数假茶烂茶之后,终于打下了比较扎实的普洱茶基础。”关于普洱茶,他说:“普洱茶今天不起来,明天也会起来,那时不起来,今时也会起来,普洱茶的确是可以让一小部分人喝得很舒服的茶。但似乎对更大部分的人来讲,他们不大关心普洱茶的口感,更加关心普洱茶是可以商业炒作的。时至今日,仍是如此。”
写出《上帝想喝普洱茶》的娄自田曾说:“收藏者是普洱茶炒作模式下的最大受害者,在普洱茶宣传的“越陈越香”的理论指导下,很多藏家抱着若干年后产品增值的梦想,即使在普洱茶持续低迷时,也不怀疑普洱茶有一天能重现辉煌。对于经销商来说,充当的是击鼓传花的最后接花者。在短时间内被塑造得神乎其神的普洱茶,真正缺少的正是消费者。这里所指的消费者,是那些购买普洱茶并将其喝掉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