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以时速二十公里的脚步稳健逼近,太姥山地势高耸,依傍海洋,对天候特别敏感,流云一会遮蔽日光,一会变幻形状,间或落几点微雨。工人正在把一批茶叶放在搭建的透明阳光房里晾晒,这是去年采收的冬茶,做二次加工,方守龙的茶叶,往往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制成产品,他说做茶“不急”,销售也“不急”。与在竹器上薄薄摊开不同,茶叶在萎凋槽上厚厚堆叠起来,这机器可以送风加温,人工设定温度与时长,是方守龙的发明,现在很多人都在用。阳光房与萎凋槽的结合让萎凋可以不分天候随时进行,而茶叶在萎凋机上大量堆叠,节省了空间,提高了单次加工的产量。方守龙认为,这是因循传统的改良。在白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何为“传统”,何为“正宗”,有着相当大的争议,各有主张。方守龙对“十不采”这些成规并不以为然,不主张在加工时使用烘焙,他发明新技术,制作冬茶,可谓自成一体,在福鼎茶叶圈也有不少人效法。
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方守龙说无论台风是否途经福鼎,太姥山上一定风雨大作无疑。
次日清晨,果然如是,福鼎风平浪静,太姥山被浓雾笼罩。我们冒雨到方守龙的茶园一游,茶园门口立有“中国白茶山” 的碑记,验明正身太姥山即白茶山,方守龙的网名上也冠有“白茶山”的字样。这片茶园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拓殖,自2003年方守龙接手之后采用有机理念管理,茶园选址巧妙,入口在太姥山后山的主路旁,车流人流稀少,但是来往方便。下到茶园只有一条尺把宽的土路,与外界又隔开一个小小的水库,不至于太受尘嚣干扰。依山傍水,茶园分散,占据一小块一小块的山坡,茶园被大量植被环绕,松竹尤多。正值盛夏,茶叶上尽是被虫子咬啮过的孔洞,偶然可见长成两三米的茶树。听方守龙说每年都有几株茶树被虫吃掉枯死,野草漫生,有些茶树让它自然长高,减低茶树之间的密度。
云雾蒸腾,茶园淹没在氤氲的水汽里,这水雾正是太姥山孕育好茶的妙法。一条溪流潺潺漫过石块,向低处流淌;高地的茶树间露出太姥山特有的花岗岩。忽然一阵大雨,我们躲进茶亭,茶亭依靠一棵枫树而建,树叶被虫吃成了网。风大雨大,我们没有看到茶园里的太阳能唱佛机,没听到不间断的佛音。
待风雨略小时,我们匆忙下山,道路已经变成了水路,如瀑布般流淌。台风真的要来了。(www.xing528.com)
后来一夜,我们在一位茶人家里,喝到方守龙十年前制成的茶饼,虽然当时条件所限,选料不精,技艺也不及如今精湛,但是“茶气充沛,风格已经凸显”。同行的丘一贯敏锐,他对方守龙的茶印象最为深刻,评价说清正无杂味,这境界说来简单,却不容易。
从种茶、制茶到泡茶,方守龙对待茶叶的态度,已近随心所欲,那天下午,我们眼见他把春夏秋冬泡过的茶汤倾倒于一处,有新客人来便将这混合的茶汤倒出一杯给客人喝。他制茶的手法与概念不拘一格,远离主流,像是在白茶山上修炼自成一种体系,当真是一位“制茶高手”。
方守龙在太姥山的茶园
他制茶的手法与概念不拘一格,远离主流,像是在白茶山上修炼自成一种体系,当真是一位“制茶高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