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市场经济放开之后,茶企还背着很多沉重的包袱。比如当年在白琳茶厂,一百多个员工里面,退休工人三四十个,行政人员二十几人,真正做工的师傅大概才三十个。
当时主要面临资金问题。资金短缺导致生产量减少,生产量减少导致利润低,结果工人工资发不出来,工厂也没有正常途径可以贷款,只能向私人借高利贷,高达1.5%的利率更令工厂财政雪上加霜,恶性循因此形成。
1980年代茶叶市场放开了,社会上逐渐有不少人做茶叶生意。当时茶叶税收高达37 点,有些私人茶企偷税漏税,而不能钻这些空子的国营茶厂,在市场冲击下就更缺乏竞争力了。
1990年代初还发生了一件事。过往白琳茶厂的精制车间会给福鼎茶厂提供花茶茶坯,待总厂加工成成品卖出,再跟白琳茶厂分别核算价钱。有一次谈妥价格,合同订好,但福鼎茶厂又压价,结果合作无法进行。白琳茶厂决定自己加工、销售。但过去厂里多做出口,内销无甚门路,加之绿茶窨花后第二年再加工导致成本增加,最后总共亏损了五六十万。(www.xing528.com)
1993年,国家实行经济改轨,大批国企改制。白琳茶厂、福鼎茶厂也由政府派员接收,关门清算,将资产拍卖。这之后,白琳茶厂还在给员工发最低生活费,直到1997年才真正解散。有人把国营茶厂租赁、承包下来自己做茶叶公司,留下来的只有极小部分工人,大多数人都改行了。
当年福鼎总厂、白琳分厂、湖林分厂三家国营茶厂共有1000多人,到现在还从事茶叶相关工作的不到20个。不过留下的都是精英,比如当年总厂机修车间主任方守龙,现在已经是著名茶人;原来白琳茶厂的一些人也仍活跃在业内,像主做出口的耿宗钦、春隆白茶吴健,还有天健茶业的罗成,古饮茶业的陈保整,茗山茶业的林辉映,等等。
1965年,白琳茶厂主要员工为纪念揉茶机鉴定会议留影。前排左三为茶界泰斗张天福,右二为王奕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