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表演技巧-扑虎、走丝扑虎

戏曲表演技巧-扑虎、走丝扑虎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舞台上旋扑虎在组合类筋斗场面上,用途较为普遍,如砸险、抢丝(尸)板等,这种组合表演为平常普通的旋扑虎,平添了不少用武之地。走丝扑虎是单腿的起跳项目,有助跑和原地起两种走法。来回扑虎不算难,走好却不易。

戏曲表演技巧-扑虎、走丝扑虎

动作点滴:

●扑虎是总称,派生出来的同类项目是直扑虎、正旋扑虎、反旋扑虎、走丝扑虎、来回扑虎、翻身扑虎、窜扑虎、蹬腿扑虎、跺子扑虎、小翻扑虎、跺子转身扑虎等十多个动作。这些动作中,有原地起跳的,也有上步和有助跑的,有的不转身起跳后再落地,有的起跳后空中要转身一圈半再落地,有的单腿起跳、有的双腿起跳,有的是单筋斗,有的是组合筋斗,真是花样繁多。那么从扑虎教学角度上看,项目虽多却仍然要有一定的教学顺序。首先要开好直扑虎。特别是落地时的规范性程度将影响着所有关连着的动作。在直扑虎的基础上再正反旋扑虎。接着教来回扑虎、窜扑虎,然后是其他几项单扑虎。到了中等水平的三年级后再开虎跳扑虎,跺子扑虎,高年级才能在需要情况下开小翻扑虎,至于转身扑虎得有条件者才能参与练习。这个跺子起跳后纵向转身一周半后再以扑虎法儿落地的动作,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出现在戏曲舞台上了。这是体操界的转体理念和戏曲传统项目相结合的最早,也是最优秀的动作,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观赏性,值得传承。但也有一定的伤病现象。就是说转身最好不偏不倚,只要正确到位,落地时才不会扭曲,尤其是不会把重量集中在其中一只手上,否则会使这只手腕受伤。各类情况总会有的,但扑虎发展的方向是很明确的。

动作图形:(直扑虎)

动作要点:

●常规的准备动作后,屈膝半蹲即起跳离开地面,立腰、提背略前倾并迅速跟腿,见图(1)、(2)。

●两手向双脚支撑点处作按地动作,双腿急速向腰部后上方踹出,打开原先的团身状,见图(3)。

●手臂接触地面时要成垂直状,抬头、提气。曲肘后让胸部先着地,后依次腹部、大腿、膝盖、小腿、脚面着地。注意各部分紧贴地面,分担快速落地带来的重压。还要以有效的推手配合之。

动作误区:

●不敢起跳就找地,或是起跳后向远处撑地。

●正常起跳情况下不积极跟腿,跟腿又不用力踹腿,躯体扣着下落到地面。

●落地支撑不充分,抬头不够。

●落地过程中,收腹、蜷膝、勾脚面等缺点,都会使相关部分受到撞击。主动推手不够也是误区。

动作抄法:

●需要抄时,手把分别合拢在学员前后腰,至跳至最高点时,略作推托,后顺势滑向腿部作好留腿保护动作。

动作点滴:(正反旋扑虎)

●旋扑虎比较直扑虎多转了半个身,并且向左、向右转都可以,各取所需。和很多名称叫法一样,总是叫法不一,正反旋扑虎取义相反了,正的被叫成反的,反的被叫成正的。其实正反并没有实在的含义,各叫各的也并无不可,只是在学员和教材面前还得有个明确的说法。在这里要说的是向右转身的扑虎为正旋扑虎,从方向上讲是和走抢背的转身方向是一致的。从与其他动作的关联程度和向右转身旋扑虎的应用程度较多的情况看,姑且叫它正旋扑虎为好。反旋扑虎是向左拧身半周后躯体落地的动作,转身方向是和跺子扑虎的方向相同的。各有各用途,不分主次轻重,实用就好。在舞台上旋扑虎在组合类筋斗场面上,用途较为普遍,如砸险、抢丝(尸)板等,这种组合表演为平常普通的旋扑虎,平添了不少用武之地。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旋扑虎的起跳角度很重要,双臂必须向肩与头之间的位置摆去,眼看手,胸部向双眼看的方向腆去。蹬离地面后,随即跟腿,至最高点后猛力踹腿,见图(3)、图(4)。

●最难做,也是最好旋扑虎的做法是踹腿和变身同时完成,在高点突然变身面向地面。

●落地法儿基本类同直扑虎,只是处理好面向地面的平衡动作,重量应由两手及相关部分平均分担。

动作误区:

●不充分起跳就去找地。变身踹腿都不充分,关键还是有思想负担,动作就变得乱了分寸。

动作抄法:

●双手把掐学员两侧腰部,主要在最高点时,稍托右腰或左腰,随后双手把顺势滑向腿部,一是起到稳定落地时的姿态,同时适当留住学员落地时的腿部。

动作点滴:(走丝扑虎/肘丝扑虎)

●几十年前第一次听到肘丝扑虎名称时,就以为是走路的走,怎么都想不到会写成肘字。说到走字,在翻筋头中还是有些由来的。戏曲老艺人往往把翻筋头简称为走、走扑虎、走小翻,要走的时候注意些什么?上课中学员作好了准备,教员经常会发出“走”的提示。在日常生活中,走经常和路组合在一起出现,就是走路,也就是行走的意思。这是个很平常、很轻松的词语。但恰恰是这最普通常见的一个字,替代了含义不普通的翻字。这个用词不会随口那么一说,应该把它理解为,用走的心态来对待翻筋斗,当然,这个走字说起来也顺口些。说了那么些关于走字的看法,无非是说它与翻技有着较多的关联。现在难得有一个动作与走字搭上边了,那就用走字替代肘字如何?

走丝扑虎是单腿的起跳项目,有助跑和原地起两种走法。当走丝扑虎落地后随即起身成半蹲状,再次起左腿蹬右腿,又接着走了走丝扑虎,实际上就是把走丝扑虎连成串,成为小排头的组合表演了,这种风味也不错。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助跑至第四步或第六步起左腿,拎右臂,蹬右腿,左臂向后下方打,再向上和右手并肩齐。参见图(2)、图(3)。

●左臂摆动时,上身随势向左拧身,右腿和左腿在空中并拢。参见图(3)。

●图(4)、图(5)要点如原地扑虎。

动作点滴:(来回扑虎)

●来回扑虎是旋扑虎的升级版,它可以说是旋扑虎的分支。只是旋扑虎转身90度后,再手撑地、胸、腹、腿等依次着地,而来回扑虎的走法是转身180度后再以躯体着地。好比转身扑虎,虽然转身一周半后躯体依次着地,它的前身是跺子扑虎的事实是铁定不变的。

来回扑虎不算难,走好却不易。大多数初学者都是起跳不充分就去变身,造成动作不美又无趣。所以练习时主张每一步都走得踏实些。先练双手曲肘趴在地上,而后收腹、收腿、推手起身成半蹲状起跳。起跳的方向类同旋扑虎。上面算是练习预备动作。起跳后的踹腿变身动作,最好是先单独练习,不急于做连续动作。就是做半蹲起跳跟腿动作,干拔(原地起跳)熟练后,做踹腿变身动作,这些动作都是先向正面做的,只是踹腿时才变脸变身,务必在每一步练习中注意细扣。当这些个别练习都上了路子,再开始练习成串动作,先练习一个来回,而后逐步增加,练得好,还是不错的小排头表演项目。问题是恐怕没有这个耐心,总以为这个项目在旋扑虎基础上再去练并不难,拿起来就可以走来回扑虎,确实也能走,但质量就不一定保证了。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来回扑虎是正面站立后,下蹲起跳跟腿。在最高点时踹腿变身。

●踹腿打开躯体,左臂向后上方,同时向左拧腰、变脸,如图(3)、图(4)。

●落地动作如常规扑虎,如图(5)、图(6)。

●落地后推手起身成半蹲姿态,接着又起跳走第二个上面的动作,如此反复,连接不断地走,组成了真正的来回扑虎。

动作点滴:(翻身扑虎)

●翻身扑虎有的叫成拧丝扑虎。从渊源上讲,还是叫翻身扑虎的好。戏曲筋斗八百年的历史中,有关古时的筋斗记载都是片言只语,基本上没有名称,也没有动作过程姿态的描写,想要追溯根源令人摸不着头脑。让人十分高兴的是,翻身扑虎却有珍贵的相似记载。明刘侗等撰《帝京景物略》卷五记载:“觔斗者,拳据地,俯而翻,反据,仰翻,翻一再折,至三折也。”意思翻筋斗的艺人,在表演中,用拳头支撑着地面,脸朝地面翻身过去变成脸向天上,仍是用双拳反手撑在地面上,接着又从变成脸向地面,双拳撑地状态,这种来回的俯撑和仰撑,连续做了三次。这段描述并没有说双脚是怎样动作的,躯体着地了没有。但从动作的规律上讲,躯体是不着地,一旦着了地就很难顺利地正反地翻身,于是就是除了手撑地外,还有脚配合着撑在地上。这样分析下来,古时候在地面上表演的正反翻转的表演基本上和现时的翻身扑虎路子差不多,只是古时的这个动作翻转是半个接半个身地动作,现时的翻身扑虎转动一周后双手撑地。(www.xing528.com)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翻身扑虎的准备动作是趴在地上,如图(1)。

●而后推直双手撑地,上右脚,如图(2)。

左手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向右手处打去,左腿跟随左半身向右侧转身,如图(3)。

●然后变成左手、左脚撑地,起右手右腿向左上方后再由上向下向左手撑地处打去。如图(4)。

●右手右腿落地后,又变成图(2)的起手式。

动作点滴:(蹬腿扑虎)

蹬腿扑虎实际上是翻身扑虎的升级版,它的过翻过程和翻身扑虎相似,前者是横向腾空转身一圈后躯体落地,而后者翻转半周时有手脚交替支撑着。为了二者有个区别,一个叫蹬腿扑虎,另一个叫翻身扑虎。分与不分都可以,不分就是一种动作以两种翻法去作解释。就好比抢背这个动作,同样有两种翻,一种叫软抢背,在转身后先以右手撑地,同时左手从手背、前臂等依次滚动至左肩背,而硬抢背则转身后,直接以背部着地。抢背的这两种走法和翻身扑虎的两种走法,意思差不多。不同的是一个是大家,一个却分成了两个小家。可见在名称上的分分合合是常事,各取所需罢了。说起蹬腿扑虎,除了动作图形上介绍的一种外,还有一种简易版的蹬腿扑虎。做法很简单,就是趴在地上后,手伸直撑地、上右脚。而后右脚蹬地跳起,抬头、亮胸、右脚蹬直后起腿、和起跳时已经向后上方起腿的左腿会合,成为横向地面,两头翘起的空中造型,落地时按常规扑虎落法。以上两种升级版和简易版的蹬腿扑虎都可以连续走,成为小排头的表演动作。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蹬腿翻身的准备动作是右脚上步,左脚抬起。如图(1)。

●而后是蹬右腿离地后,伸直地和左腿在空中并拢,同时左臂向右臂外侧由上向下打去,全身紧绷一起向左拧转一周。参见图(2)、(3)。

●看到地面后,双手主动去找地,后面动作和常规扑虎类同。就是转动后的躯体,尽量注意平衡、到位,防止落地重量过分地压在其中一只手上。

动作抄法:

●抄蹬腿扑虎时,教员应拿捏学员的左脚腕,在学员跳起时,随之抬起,又随之转身,落地时应稍托住其脚,帮助学员留住腿。

另一种抄法是右手在上拿着学员脚跟,左手在下拿着脚尖,这种握法有利于学员的旋转,但手把灵活应变能力要求更高。当抄完转身动作后,要求右手能及时去托住学员的脚腕,这种瞬间抄好转身动作,撤把再入把抄落地动作的要求并非谁都做得到,同样需要天赋加勤奋实践才能做得好。

动作点滴:(窜扑虎)

●窜扑虎是原地扑虎(直扑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就是在原地或带助跑的向远处走扑虎,就叫窜扑虎。在一般情况下,较多地运用在窜越障碍物或扑压对方的表演中。旧时连老生行当也要有跌扑功夫。《十日戏剧》第五十一期“谈周信芳的好处”一文中,就提到《闹府》之吊毛,《盗宗卷》之窜扑虎。周信芳对此等技术功夫精深。而海派大武生李春来,更是把一个普通的窜扑虎表现得生龙活虎、精彩非凡。《京剧流派》一书中写道:“李在《伐子都》庆功饮酒中,身穿蟒袍,在执杯举酒,仰头一饮之后,立即扔杯起立,从桌里走窜扑虎,直落到下柱台口,不借力椅子,就是那样平立着,一蹬双脚,人就起来,而且窜得很远很直。”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向前上方起跳要充分有力,见图(2)。

●空中要亮开全身,见图(3)。

●下落时要留着腿,双臂要垂直支撑地面。如图(4)。

动作误区:

●最大误区是向前不向上,如果是带助跑的话就会形成上身过低、下身过高,使得冲劲过大、扎头,手臂支撑困难,会触头、呛脸、扭手。

●蜷身、蜷膝、扣胯、勾脚面,落地也会挨摔。

动作点滴:(倒扎虎)

●倒扎虎有过其他叫法,如倒插虎、倒扑虎、倒拾虎等。在戏曲舞台上应运较多,动作不算难,但和其他要求相结合,就能使人眼睛一亮。如旧时《半月戏剧》第六卷第二期所刊《天蟾观酒丐》一文记载了李少春演《隔江斗智》:“他扎靠带翎子,双手握枪,望见赵云矗立在城楼时,就原地处硬翻起一个‘倒扎虎’极干净漂亮,立足之后,一抬头把盔头摔到上场门口”;“而少春这一手,似乎更困难,因为翻过就摔,并没有松盔头的时间。”除了这种筋斗和持械、服饰相结合的综合性表演外,最为惊险讨巧的是运用在砸险的表演程式中。如“三层楼”就是个典型例子。还是个平常的倒扎虎,但在倒扎虎腾跃起翻门的时刻,一名演员走窜毛向他胸口窜过,当上下二人重叠在空中成一奇观时,另一名演员拦腰翻跺子前扑,并在二人重叠之时在上面翻转。就是说,此时的舞台中央上空,有三名演员在空中重叠地翻转着,且不说配合的巧妙、惊险,单看这种“三层楼”的造型,就是千古一绝。

倒扎虎,还可变成踹腿倒扎虎。就是起跳时按照单提法儿起,当跟腿、抱腿至最高点时,突然向前上方踹腿,而上身的头部和手臂却向地面运动,此时的全身姿态造型,也就是倒扎虎的造型。这种瞬间突变很吸引人们的眼球,是传统筋斗创新的成功范例。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上下身协调一致起跳,注意稳当的起跳角度。

●当摆臂、抬头、腆脯、提背、立腰起跳时,切记要提髋,这样才不会形成上下身脱节的大忌。

●翻门靠的是相关部分肌肉拉伸式递进运动法,不能靠足劲。

●落地时双臂要垂直支撑,与扑虎比更要留住腿。

动作误区:

●起跳只顾上身、不顾下身,翻门时下身拖后腿,给翻转带来极大困难,甚至手都撑地了,腿仍在支撑点前方。这种不完整的翻门,将会造成触手、呛脸等伤痛事故。

●翻转后的落地过程中,支撑不力、扣胯、蜷膝、勾脚面都是伤害的苗子。

●运动基础差,一甩了事,反而越来越错。

动作抄法:

●多掐空法儿,起跳规范后再做连贯动作。

●双手前后棒住前后腰,随之起跳,在学员翻门时后腰的手把稍作顶托,而后托其腿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