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点滴:
●戏曲舞台上有上场门、下场门,演员从侧幕上场到舞台上,就是演员出场了。有意思的是一个普通的筋斗项目,却被命名为出场,应该说这不是种巧合,而是对这个历史悠久传统项目的尊重,也是对出场项目普遍运用的一种公认。
出场是最古老的高腾空后门筋斗,靠出场踺子带动起跳。老艺人十分重视出场踺子的专项素质训练。练功时,有的以数量为指标,在大量的反复练习中以求从量变到质变。有的则在沙地、泥地、水泥地、地板上各种性能不同的材质上练,使得脚掌得到较为艰难的全面训练,除此之外,成年后的负重训练也有体现。当然,好的出场不只是起跳好,还得“上去一个蛋,下来一条线”。蛋的形容是指抱腿紧凑,线是指落地上下身撑开成线状的直体。传统落地要求入木三分,不要晃动,只是现在已经不讲究了。
出场落地时,屈膝双手撑地后,接着连续拔提。这种翻法,行家称之为出场下蛋,十分有趣好看。旧时舞台边有柱子,上面涂上白粉,有的艺人在台柱前腾起、翻转后,背后粘有白灰,真是艺高胆大。出场还可作上桌、过桌、过城等表演,很受观众喜爱。
动作图形:
动作要点:
●出场踺子要蹬双脚、短促有力。此外推手起身时,双臂的引领摆动同样要迅速到位。手臂拎起的高度在耳朵和眉毛旁尾部的斜上方。双臂起着控制起跳角度的作用。
●起跳时蹬腿、推手、拎臂、梗脖、提背、立腰、提髋等动作分先后的,但又是紧密联系着的。实际上是双脚快要落前,已经在做推手起身动作了,当双脚蹬地,身躯已经起身三分之一的过程中了。当双脚发力蹬直时,正是臂、头、背、腰、髋前后有序协同起跳的关键时刻。
●起跳向脑后上方处运动,当双脚离地面刹那间,应及时提膝跟腿,形成小腿贴大腿,大腿贴胸部的蛋状式。
●抱腿时,只是手顺势而为地抱着脚腕或小腿,继而上勒向着原本翻转轨迹运动。
●翻转四分之三周后看见地面立即作上臂上拎、提气、双脚向下踹直,达到下来一条线姿态。先前脚掌落地,马上过渡到满脚站立。
动作误区:
●出场踺子不到位、不规范,脚掌软弱无力,介乎推蹬之间。(www.xing528.com)
●起跳角度明显靠后,出场就高不了。
●跟腿时,有小腿向前踢起现象,不主动贴大腿。也有大腿提到腰部,形成团身不紧。
●跟腿时机晚了,错失了团身翻转的最佳时机。
●抱腿坐腰、耸肩、弓背、腰部松软。
●翻转身后腿抱死了,错失落地到位后的最佳时机,不主动做落地动作。
动作抄法:
●出场的抄法多种多样。有捧把、呛把、托把、旁龙头、龙头把。一般地说,捧把较多地用在初学者身上。因为捧把手法是双手合围在学员前后腰上,只要入把及时,就能应付各类前兜后甩的突发状况,手法安全可靠性强。捧把虽然分前后两把,仍有主次之分,抄起跳可以不分彼此。但在赶跳到最高点翻转时,以后腰把为主力把。当作完推托翻转动作后,双手撤离学员躯体,其后学员翻转后准备作落地动作时再次入把,当学员作出两头撑动作时,教员前后把搭在学员前后腰上,保护学员安全落地。
●托把是抄出场的常规手法。如果教员的左手把在学员的后腰上(一个人抄,腰把在正中,两人抄时在学员脊柱两边),另一右手在学员腿根处(一人抄时,底把在学员两腿根正中,两人抄各占一腿根)。以腰把为主、底把为副。腰把之手可以横放,也可五指向上直搭在腰背相连处。直搭的姿势更利用方向的诱导,在学员作翻转动作时,教员以掌根作短促有力的推托动作,后撤把再空中入把进行恰当地保护学员的落地。
●呛把是把原来在腰上的位置移动至背部,高低因人而异,以不妨碍学员过翻为前提。一般控制在腰部以上20厘米处为好。呛把是为了提高翻门重心,促使翻筋斗更高,过高则翻门不易。
●旁龙头的站位和常规抄法一样,只是把位分掐在学员腰的两侧,四指扣住腰侧、拇指在侧后面。旁龙头的入把时,脚步可在原地不动地去操作,也可用上步法,让自己更稳定、更有力。做法是在学员出场踺子落地时,教员如果是站在学员左侧的,即刻离落地点后30厘米处上左步,同时入把掐住学员侧面腰部。凡能上旁龙头把的学员,出场应该是一流水平了,所以抄把更要体现的不是催引,而应是伴是宾是点,是锦上添花。
●龙头把是抄把中最高超的手法。首先站位就十分特殊、危险。也就是和学员是面对面的站位,这就要承受学员的双脚迎面砸来的危险。所以站好后,教员要伸出一脚向三四十厘米的前面点地示意学员往此处落地。当然,学员位置准确了,教员就可以较为舒适地入把。但不少时候学员的踺子落点会忽前忽后,教员跟着就要作出上步或后退的反应,还要不影响入把的质量,真是很不简单。稍一不慎教员还会被砸到,手忙脚乱更是常事。所以最好站位不前不后、入把时机不早不晚,起跳、翻转角度、力度相互合拍。翻转时靠拇指顶、掌根推,或前或后向上空抛去。就是可以抄成让学员落在自己前面,也可以向后抛去让学员落在自己身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