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翻技经:开拓武功老师代序

戏曲翻技经:开拓武功老师代序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扶明顾兆璋同志,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武功师资班,留校任教达二十年之久。兆璋同志作为武功教师,既不放松教学实践,而又能积极学习和探讨武功理论,两者兼备,同时进行。顾兆璋同志力求在前辈和近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从戏曲史论的角度,对筋斗作比较有系统的探讨,有所开拓、有所发展。兆璋同志作为武功教师,对祖国戏曲教育事业,大有干劲,大有信心,大有希望。

戏曲翻技经:开拓武功老师代序

◇徐扶明

顾兆璋同志,毕业于上海市戏曲学校武功师资班,留校任教达二十年之久。在这长期工作过程中,不仅天天按时到练功房,与学生一道勤学苦练,而且在业务上肯专研,对学生给以正确指导,因此,成绩卓著,经验丰富。兆璋同志作为武功教师,既不放松教学实践,而又能积极学习和探讨武功理论,两者兼备,同时进行。他往往利用工作暇间,在图书馆阅读戏曲专业书籍,遍觅筋斗资料,坚持不辍,数十年如一日。我常去图书室,时见他埋头苦读的背影。这对他来说,不断丰富了戏曲专业知识,而且逐渐提高了文化素质,尤其为他有志于从事戏曲史论的专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顾兆璋为学生抄蛮子

我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高度的综合艺术,包括文学舞蹈音乐、武功、美术等等。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筋斗视为“体力活”,只需口传手教,不需探索理论。其实,这是误解。所以,它不可能不影响到筋斗的研究和教学的提高。即使有的老艺人谈些这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也只是零零碎碎,未成系统。解放后,陆续出版了戏曲工作者编著的《戏曲武功教材》、《戏曲武功教程》、《戏曲表演毯子功教材》,都涉及筋斗教学,为戏曲武功教学提供了有用的指导,也为武功教材编写积累了可贵的经验。可是,他们大都是介绍筋斗的种类、方法和技巧。顾兆璋同志力求在前辈和近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教学经验,从戏曲史论的角度,对筋斗作比较有系统的探讨,有所开拓、有所发展。

顾兆璋同志经过多年努力,不断克服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坚持写作,先后发表了《筋斗释名》、《戏曲筋斗的产生和形成》,引起了戏曲同行的重视与好评,其中《戏曲筋斗的产生和形成》,上中下三篇连载,影响尤大。我对戏曲筋斗完全外行,但读了兆璋同志的这些论文,很感兴趣,颇有启发。我认为,这些论文材料丰富,引用得当,论述有据,颇多新见,较有系统,也较全面,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这为戏曲史论筋斗理论的研究作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顾兆璋同志的戏曲筋斗理论研究,先从释名着手。因为在过去,筋斗名称颇多,解释亦多歧义,以致造成某些混乱,令人莫知所从。正名,才有可能厘清释义的乱丝,初步明确概念。兆璋同志稽查古籍,旁征博引,相互比较,一一考证。虽然考证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但毕竟是研究的基础。兆璋同志对筋斗的释名,还不是定论,但抛砖引玉,可供大家共同讨论。(www.xing528.com)

顾兆璋同志对戏曲筋斗的产生和形成,用力最多,对每个朝代各种筋斗如数家珍。从宋元“板落”、“抢背”到明清斤斗,从近代觔斗到现代筋斗,从杂戏筋斗到戏曲筋斗,尤其对海派筋斗的特点和革新,作了比较着重的探讨。虽然这些古籍材料和艺人口述,十分零散,但经过兆璋同志归纳比较,整理爬梳,寻源溯流,穷其演变,使它们变得有头有绪,阶段分明,来龙去脉,一清二楚。这就可以令人明其产生的原因,了解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也了解其大致的发展规律,以及筋斗在戏曲中的功用,初步总结了过去筋斗传授的经验。因此,这几篇论文,很见功力。

顾兆璋同志对解放后戏曲筋斗的新发展,也作了专题研究。他根据很多新戏,如《雁荡山》、《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等,结合群众评论和自己学习心得,初步探索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筋斗所作的种种革新,科学创造了多彩多姿的筋斗。兆璋同志对这种新筋斗的翻法、编排和功用以及特点,作了较细致的分析和论述,很有见地。显而易见,这较之过去戏曲筋斗,无疑是有了突飞猛进的新发展,使戏曲舞台再现生活面貌,焕然一新。同时,这也有利于筋斗教材的编写,更能适于多层次教学的需要。最后,满怀热情地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对筋斗的科学训练和理论研究,发抒己见,希望戏曲筋斗为祖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发挥更多的光和热。兆璋同志作为武功教师,对祖国戏曲教育事业,大有干劲,大有信心,大有希望。

1992年1月

(作者系古典戏曲研究专家,著有《元杂剧艺术》、《元明清戏曲探索》、《牡丹亭研究资料考释》、《红楼梦与戏曲比较研究》等专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