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戏曲节奏慢:观众认为是舞台演出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戏曲节奏慢:观众认为是舞台演出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前文中提到,对于戏曲不为部分观众接受的原因的调查中,写字楼受众、戏曲观众和话剧观众都认为首要的两个原因之一就是节奏太慢。在调查访问中,有白领说:“一句话,戏曲要唱上个大半天,我睡都睡着了。还有的,故事情节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它还要交代半天,太慢了。”事实上,戏曲的节奏慢是由戏曲艺术本体决定的,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拖沓外,有些地方节奏慢正是戏曲的特点,也是戏剧表达所需要的。这是戏曲特有的方式。

戏曲节奏慢:观众认为是舞台演出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戏曲的节奏慢是大家的共识。在前文中提到,对于戏曲不为部分观众接受的原因的调查中,写字楼受众、戏曲观众和话剧观众都认为首要的两个原因之一就是节奏太慢。

当前时代,交通、通讯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现代化的今天,从东半球的中国飞到西半球的美国只要10个小时,当天就能到达,这在古代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古代的牛车、马车加上轮船,半年、十个月也未必到得了。现在,地球已经成为“地球村”了,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只要电视机按钮一按,或者电脑的鼠标一击,难以想象的迅速,无与伦比的快捷。信息的爆炸导致了文化快餐化和“读图时代”的来临。为了尽可能地掌握信息,需要对信息进行简化,因而“图像”日益成为对大众生活和审美文化影响极强的力量,使人们从“读文化”转为“视文化”。当下许多年轻人已经有了阅读障碍症,大段的文字对他来讲根本无法消化。连书籍也已经在远离他们的生活,确切地说,是没有图片的书籍报刊已经从他们的视野中被剔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经年不看书。

这种视觉文化之下,人们不再去追求审美对象背后的隐喻深意,不再以思考为乐趣,而直接停留在物质的表象,或者更直接地说,是形象。由于思维的简化,欲望的膨胀与解放,对高尚意义的颠覆,以及实用主义的世俗化,审美向“纯粹感官刺激”突进。“‘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这种王朔式的表达是当代审美文化追求瞬间极乐的极端样式。在这种审美文化中,‘崇高’、‘优美’、‘典雅’、‘高贵’、‘静穆’、‘幽远’、‘淡泊’、‘神圣’、‘和谐’、‘永恒’等传统语汇失效了,取而代之的是‘爽’、‘酷’、‘飙’、‘新’、‘奇’等语汇;传统的沉思性审美静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感受性审美猎奇,在波德莱尔对现代都市流浪者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代审美文化这一特征的明确标记。现代都市的流浪汉在街头漫无目的地闲逛,他们好奇的眼睛到处扫描,对一切看起来美的东西都感兴趣,然而,他们因视网膜激动而聚焦的眼神很快就会散开,因为一个新的视觉对象会抓住他的眼光,将他的眼光从前一个对象上移开。事实上,流浪汉的眼光不会在任何一个美的事物上面长久停留,更不会观之以心地静观体味事物的美。无数迎接不暇的审美印象纷至沓来,充满了他的视觉神经,匆匆而来匆匆而去,不会在心上留下什么痕迹,因为他的心早就死了。都市流浪汉的审美方式可以说是当代审美文化所铸造的主流方式,这种方式几乎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上,当代审美文化的生产也大体建立在这种眼光的基础之上,比如那些看时激动,看后就忘的MTV、肥皂剧、时装表演与乐园景象等。”[13]

戏曲那种需要慢慢品味、慢慢琢磨的美,已经不能吸引年轻人视觉的停留了。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使年轻人不耐烦于戏曲那种慢慢的叙事,慢慢的、百转千回的低吟浅唱。戏曲的慢不光是板腔体的唱腔的一唱三叹和动作的程式化,还有我们所谓的“戏”的节奏,也就是戏剧动作的节奏,戏曲故事推进的节奏慢。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工作压力也很大,难有古人那样大段的时间来消磨。在调查访问中,有白领说:“一句话,戏曲要唱上个大半天,我睡都睡着了。还有的,故事情节我们都已经知道了,它还要交代半天,太慢了。”(www.xing528.com)

事实上,戏曲的节奏慢是由戏曲艺术本体决定的,除了一些不必要的拖沓外,有些地方节奏慢正是戏曲的特点,也是戏剧表达所需要的。比如,在有些段落戏曲会有大段的感叹和长长的拖腔来宣泄情绪、表达情感。这是戏曲特有的方式。真正热爱戏曲艺术的人,反而非常欣赏和沉迷于这种唱段。年轻人在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下,可能无法接受。

但是事物没有绝对,在我们紧张的生活中,有时还是需要放慢脚步,喘息一下,慢节奏的戏曲也许正是我们精神休憩的最好家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