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二战结束,欧洲刚经历了一段痛苦时光,被侵略者摧残,国家经济和文化被严重破坏,战争伤亡不计其数。但是战争也促使人们反思。英国在战后建立了养老、医疗等福利制度,整个福利体系比美国复杂得多,其他欧洲国家也一样,虽然这并未被赋予“欧洲梦”的名称,但这的确是战后欧洲人民的梦想。
J·里夫金在他的《欧洲梦》一书中指出:欧洲梦更加关注可持续发展、生活质量、相互依赖、安定与和谐,强调生活质量而不是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无限制的物质增长;强调保存原有文化身份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上共存,更加世界主义而非地域主义;更倾向于通过外交、经济支持及援助等温和手段来避免冲突而不是使用武力;欧洲人的忠诚是分裂的,从地域延展到全球;欧洲梦的本性是包容和整体化的,因此也更加关心全球人类的福祉。总之,欧洲梦追求的不是拼命扩大财富,而是去提高精神水平;不是追求扩大权力范围,而是去扩大人类互相理解。欧洲梦被认为几乎是“第二次启蒙”,它用新的“精神主义”代替第一次启蒙提倡的“物质主义”以及“无限制的进步论”。
卢浮宫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馆之首。始建于1204年,原是法国的王宫,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珍贵的建筑物之一,以收藏丰富的古典绘画和雕刻闻名于世。
在工作方面,尽管欧洲的生产率已经达到美国水平的92-97%,但欧盟的人均收入仅有美国人均收入的72%,我们怎么理解这种偏差?75%的原因归结于欧盟较短的工作时间。欧盟选择了更长时间的闲暇而非更长的工作时间和更高的报酬,他们喜欢说“我们工作是为了生活”。法国人改成每周35小时工作制的部分原因是为了给其他人留有更多的工作机会,他们认为倘若工作时间缩短,就会有更多人被雇佣,进而可以降低国家的失业率。同时他们调查发现,工人每天工作7小时,精力充沛干劲十足,生产效率不低于疲惫状态下的8小时工作制,而更多闲暇时间增加了更多法国民众在咖啡厅、电影院等娱乐场所的消费时间。
在就业方面,欧洲人不认为就业的重任在于自己,需要依靠自己的本事在市场里谋生,他们更多地认为社会和政府有责任去制衡、干预市场经济,给运气不佳的就业者和创业者提供社会支持和保障,以免落伍或被市场淘汰。J·里夫金在他的书中讲到,欧洲人正开始接受美国人的建议,对他们的就业观念进行改革,以达到个人进取心和集体责任感之间的相对平衡。
在生活质量方面,欧洲人的生活质量被定义为生活状况的非物质性方面,比如健康、社会关系、自然环境质量、实际生活环境及公民的自我幸福感。J·里夫金讲到他经常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往返,深刻感受到两个地区的差异。在欧洲的街道上,很少能看到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或者精神病人;夜晚经常可以看到妇女不需要旁人陪护安全地在街道散步,甚至在贫困街区;可以随处看到警察,但是表情却比较轻松;在欧洲似乎很少能见到那么多肥胖或身材臃肿的人,而且很多男女在餐厅或者咖啡厅能够流连数个小时,享受美食,似乎没有人匆匆忙忙赶路赶工作,他们都保持着散步的习惯。他们认为,生活真正重要的不是拥有多少物品,而是如何享受自己的人生。(www.xing528.com)
欧洲梦强调包容性、多样性、生活质量、可持续性以及建设全球各民族之间的和平、和谐,它乃是有史以来开创“全球化世界里的全球意识”的首次努力。
北京大学的乐黛云教授在《欧洲梦》的序言中提到:欧洲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求有很多一致的地方,儒家思想里没有“我”能够孤立存在的思想,而道家思想认为整体思想存在于相反力量的关系之中,它们共同互相完善,这与欧洲梦强调的和谐完整及万物的相互影响而非孤立存在思想是一致的。
伊丽莎白塔,旧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欧洲梦的一体化是为了什么?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扭转欧盟内部的发展失衡,缩小贫富差距,这与中国一直实施的扶贫计划和乡村发展计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锐意改革是欧洲梦精神层面的方向。纵观战后欧洲一体化历程,欧洲人一直在改革制度上设计,形成一个单一市场,实现了人员、货物、服务和金融的自由流通,激发经济活力,实现共同发展。从政治上看,中欧之间不存在尖锐的全球性战略矛盾和竞争,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欧可以一心一意谋发展。从经济上看,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贸易往来让双方利益交织在一起。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也离不开欧洲,它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目标。
欧洲梦正在成熟,欧洲人正在付出艰巨的努力,试图使欧洲成为第一个全球公共空间,成为世界各个文化离散体能够协和一致共同生活、尊重欣赏彼此独特文化身份的地方。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共同与全球问题做斗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欧洲梦实际上是全球化的一部分,其命运也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息息相关,不久的将来,欧洲梦与中国梦必将进一步交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