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家赔偿时效的性质-国家赔偿法学

国家赔偿时效的性质-国家赔偿法学

更新时间:2025-01-13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诉讼时效,是指因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即依法发生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的后果的法律制度。我国《国家赔偿法》中所规定的时效是什么性质的时效呢?即赔偿请求人只有在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期限内请求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其请求权才能得到实现。所以,国家赔偿的时效为请求时效,而不是诉讼时效。在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情况下,赔偿请求只能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

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时间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时效期间就是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存在的一定期间。可见,时效期间的构成条件有两个:一是一定事实状态的存在;二是一定事实状态持续存在一定期间。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也不构成时效期间这一法律事实。时效期间的出现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该后果也就是时效的法律效力。时效的构成和效力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当事人不得排除其适用。时效期间是由法律规定的,不得由当事人约定。因此,时效期间为法定期间,具有强行性。

我国《民法通则》仅规定了诉讼时效,而没有规定取得时效。诉讼时效,是指因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即依法发生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的后果的法律制度。权利人只有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请求法院通过诉讼程序保护自己的权利,法院才能给予保护。否则,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就不予保护。权利人向法院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间就是诉讼时效期间。

我国《国家赔偿法》中所规定的时效是什么性质的时效呢?本书认为,国家赔偿时效既不是取得时效,也不是诉讼时效,而是请求时效。所谓请求时效,是指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有效期限。即赔偿请求人只有在国家赔偿法规定的期限内请求赔偿义务机关赔偿,其请求权才能得到实现。超过法定的期限,则权利人的请求权便不能得到实现。请求时效虽然同诉讼时效一样都属于消灭时效,但请求时效不是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是权利人通过诉讼保护自己权利的有效期限,而在国家赔偿中,赔偿请求人请求赔偿的程序基本上不存在诉讼程序问题,即使存在诉讼程序,也必须首先通过先行处理程序。所以,国家赔偿的时效为请求时效,而不是诉讼时效。[22](www.xing528.com)

《国家赔偿法》第9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赔偿程序分为单独提出赔偿请求和一并提出赔偿请求。在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情况下,赔偿请求只能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时效规定。而在单独提出赔偿请求情况下,《国家赔偿法》第14条规定:“赔偿义务机关在规定期限内未作出是否赔偿的决定,赔偿请求人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可见我国的国家赔偿时效是行使国家赔偿请求权的时效,该时效仅适用于赔偿请求人“单独提起”国家赔偿请求的情形。[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