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促进了国际市场的开拓,以及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这一时期,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力、资本、技术、信息、商品、服务等生产要素的全球优化配置,也改变了全球经济、贸易和投资的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推动下,全球范围内的企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扩张。全球6.1万家跨国公司占据了全球90%的跨国企业直接投资、65%的贸易总额、80%的技术交易总量以及95%以上的高新技术。[2]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跨国公司开始谋求更多政治权力,有的甚至成为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要因素。最为典型的是1976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诉洛克希德公司案”。在该案中,洛克希德公司给日本田中首相的巨额贿赂和荷兰伯尔尼哈特王子的巨额报酬,不仅使日本田中内阁倒台以及荷兰奥兰奇皇室险些垮台,更使日美关系一度僵化。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所拥有的经济实力与政治影响,可以说丝毫不逊于甚至已经超出了某些主权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此催生的跨国商业贿赂犯罪,开始在全球蔓延并且日趋严重。世界银行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每年向发展中国家出口额的5%中,高达500亿~800亿元的巨额资金被用在行贿当地政府官员,在参与调查的69个国家3600个公司中,40%的公司涉嫌行贿。[3]在20世纪的后十年里,一系列跨国商业贿赂丑闻接连被媒体曝光,几乎波及世界各国及各级政府官员。例如,韩国前总统卢泰宇承认收受数家美国、欧洲公司的巨额贿金,建立了高达6.5亿美元的秘密政治贿金。这期间,包括德国西门子AG公司在内的五家公司被指控为了赢得一项电气设备采购合同而向新加坡政府官员行贿,这五家公司最终被禁止在新加坡从事商业活动。
进入21世纪后,跨国商业贿赂犯罪的绝对数量更是大幅上升。2000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据保守估计,西方国家商业界中一年的贿赂金额就高达800亿美元,这个数据相当于联合国减轻全球贫困的数目。[4]世界银行对此的评估是,全球每年用作商业贿赂的数额大约1万亿美元,这个数字已然超过了全球GDP总值的5%。其中,69个国家约3600多家企业,有将近40%在商业活动中存在贿赂行为。[5]透明国际于2008年针对26个国家近2800多名企业高管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5的被调查者声称上一个年度曾遭受政府服务部门索要贿赂,其中涉及的部门包括海关、税务、司法、警察、登记许可以及其他基础服务部门。[6]根据OECD在2014年发布的《海外行贿报告》,1999年2月至2014年6月之间共发生了427起跨国商业贿赂案件,平均行贿额在交易总额中占比为10.9%,在利润总额中的占比更是高达34.5%,平均行贿金额为1380万美元,个案中最大贿金为14亿美元。[7](www.xing528.com)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私营经济亦逐渐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部门也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贸易。由此带来的一个后果是,国际商业交易中的贿赂犯罪不仅表现为私营部门主动或被动、直接或间接地向公共部门贿赂,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获得不正当好处或某种竞争优势,在私营部门或私营部门人员之间也会发生背离职责的贿赂行为。这种行为同样会扼杀市场公平竞争,影响经济健康发展,其危害性丝毫不亚于公共部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美国本田公司有若干经理人公然违背授权汽车销售商资格应有的职责,向汽车销售商大肆索取贿赂。其行为非常恶劣:对于拒绝行贿的销售商,不授予其资格,甚至对已取得销售商资格而不愿提供贿赂的只提供滞销车型,导致一些销售商因此销售受阻而破产,从而引发诉讼。最终,法院判决本田公司向1800名销售商赔偿3.3亿美元的巨额赔款。[8]
长期以来,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反腐注意力都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门腐败问题上,社会公众对私营部门人员腐败的关注也远远低于公职人员腐败。[9]但不论是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之间的贿赂,还是私营部门之间的贿赂,这些跨国商业贿赂案件都占据国家大量资源,其危害之巨不容忽视。正如学者所指出的:跨国商业贿赂犯罪对本国、东道国和国际层面上正当的经济秩序均造成破坏,不仅破坏和腐蚀了民主体制、价值观、道德观和正义,若任其发展,必然对社会稳定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0]可以说,当今,跨国商业贿赂犯罪已然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给各国公共部门、私营部门的廉洁性都带来破坏性后果,亟须引起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