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诺贝尔说:“生命,那就是自然付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而教育就是雕琢这一宝石的重要途径。教育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高中处在一个特殊的教育层面。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思维,有鲜明的观点倾向且不易改变;同时他们的心理又处在极为薄弱的阶段,极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发情绪波动。老师的职责便是要及时捕捉并积极引导类似情绪,使其往积极健康的方面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2017年,我接手高二理科创新班班主任及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学生刚经历文理分科,新的班级、新的老师、新的环境让相当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有一个女学生季某,读高一时成绩优异,每次考试基本上名列前茅。高二文理分科被分到了理科创新班之后,季某学习依旧刻苦努力,成绩反而连续退步。她自己也很迷茫,甚至怀疑起自己的智商与能力,动摇了学习的信心,对老师产生了不信任心理。慢慢地,她的精神变得恍惚,上课注意力经常不集中,做题反复出错,整日都提不起学习的兴致。据家长反映,她在家中也经常出现呆坐、寡言少语等现象。
教育经过
面对高一如此优秀的学生,任课老师又痛心又着急,都想尽自己的力量帮助她走出困境。根据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推断是季某本人性格过于要强,导致焦虑过度而出现的正常的分科反应,所以我同任课老师们加强了对该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并经常找她谈心、交流。但是几次考试后,学生的状态依旧低迷,学习毫无起色;而且学生的交流越来越少,学习专注力也越来越差,我甚至能够感觉到她已处于心理崩溃的边缘。这一反常的情况让我们不得不停下来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最后,老师们一致认为,应从校外找找原因。
为此,我特意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家访,将季某在学校的诸多反常表现及情绪变化摆在面上,与她的父母面对面沟通;又从她的同学好友那侧面打听,终于了解到学生的问题所在。原来学生的父母关系冷淡,但是他们对学生学习的期望都很高,在高一时便对她进行校外全科1对1辅导。加上自身努力,学生的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家长和学生把希望寄托在辅导机构上,使得学生忽视了学校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对学校的老师和教学缺少足够的重视。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季某对教她的老师缺少了足够的信任,使得她对学校的学习生活也失去了该有的热情。当学习上出现一定成绩波动或心理变化时,她便会否定老师而求助外界。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学生在辅导机构中如鱼得水,活泼开朗,一来到学校则完全变了一个人,沉默寡言,无精打采。再加上进入高二,理科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父母又处在离异边缘,精神上和学习上的双重压力使学生逐渐丧失在学校的学习信心,越来越依赖于辅导机构的教学,与学校教学渐行渐远。
鉴于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决定从四个方面来解决季某的问题。(www.xing528.com)
首先,寻找她身边的好朋友,通过她的好朋友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借助她对朋友的信任,让她的朋友帮忙做她的思想工作,解决一些老师无法出面解决的问题,让朋友化解学生心中的孤寂。
其次,家庭和谐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无法左右家长之间的关系,但是可以提醒家长,在处理大人的事情上更多考虑到孩子特有的心理,并尽量在对孩子的教育上达成一致。逐步改变对校外辅导机构的过度依赖,多关心与询问她在校时的表现,共同解决她在学校遇到的问题与困惑,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再次,从改变自身做起。季某不信任老师,特别畏惧男老师,那我就想方设法地与她成为朋友,在学生面前尽量减少“义正言辞”的说教,凡事以商量的口吻与其沟通。另外尽量让女老师找她多谈谈心。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发自内心的关爱,消除她的偏见,卸掉她的心防,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她在面对老师时不胆怯,让班级能成为她学习生活的“避风港”,让她对同学、老师、班级和学校产生一份亲切感与依赖感。
最后,当学生真正能够接受学校老师的时候,帮助学生树立目标,激励她不断奋进。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发展得越快。”有了理想目标,就有了全力以赴的动力,就会淡化其他不利因素对她的影响。我给她量身定做适合她的学习方法,配合不断的目标引领,再让各任课老师经常性地关注她的状态,缓解课业压力带给她的负担。使得她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顺。
从那以后,她的脸上慢慢展露出笑容,成绩也慢慢地回升,虽然尚未达到高一的水平,但是一直在稳步前进,相信未来的日子里还会越来越好。
案例点评
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头等大事,需要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共同用力才能起到成效。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已超越传统的医学概念,不仅包括躯体、生理健康,而且还包括精神、心理健康。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学生在高考的压力面前,心理变得更脆弱,长期的压抑便易催生很多心理问题。再者,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学生身上的各种不良现象、失控行为时有发生,这时就需要学校教育多起作用。教育是门艺术,是科学的,更是情感的。教师应当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学生,真正关爱学生,用心、用情对待学生,让学生在不断“雕琢”的过程中,绽放出耀眼的光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