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 冯 磊
背景分析
初入高三,很多同学心怀梦想,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但往往经过几次考试之后,梦想就会被现实击碎。有的同学会越挫越勇,有的同学则会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所以在考试之后能不能对学生进行及时恰当的有效干预,是培养学生学习意志力的关键。
本学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小C同学的总成绩略有进步,历史单科分数也有所提高。平心而论,自进入高三以后,小C同学比以前努力很多,但由于学习习惯的问题,她在平时仍浪费了许多宝贵的零散时间。尤其是本次考试之后的这段时间,竟然有明显的懈怠情绪,所以我准备跟她好好谈谈。
教育经过
(课外活动时间,办公室)
师:小C同学,请坐。首先“恭喜”你啊,本次考试成绩取得“很大”的进步,不管是总名次还是历史单科成绩,都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啊!
C:(诧异)谢谢老师,可是我这次考试考得并不好,没有“很大”进步呀。
师:怎么,你对自己本次考试的成绩还不满意吗?
C:嗯。
师:有哪些方面感觉不满意呢?说来听听。
师:也就是说,你认为凭自己的实力,应该考更高的分数、更好的名次?
C:嗯,是的。
师:那你凭什么认为自己有这个实力呢?
C:(错愕)老师,我这段时间真的努力了,刷了很多习题,但还是没超过周围的同学。
师:噢,原来如此,你认为自己付出了许多,成绩却依然不如别人,所以你感觉很委屈。可请你回想一下,你认为自己这段时间真的努力了,是以什么为参照的呢?
C:(略做思考)我跟高二时的自己比,真的改变了很多。
师:嗯,上高三以后,你的确比高二进步了很多,这些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可你有没有注意到,周围的同学有谁不比高二的时候努力呢?(www.xing528.com)
C:……我不知道。
师:有这样的同学吗?
C:好像没有。
师:(笑)也就是说,升入高三以后,其实每位同学都比高二更加努力了。既然大家都在努力,为什么胜出的就应该是你呢?
C:(沉思)……
师:那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你认为与周围同学相比,自己是不是最努力的那一个呢?
C:……我不知道。
师:噢,那与同桌相比,你和她谁更努力呢?
C:我不如她。
师:你看,这就奇怪了,论基础呢,她以前学习成绩就比咱好……可论努力程度,咱却并不如她,你认为这合理吗?
C:是挺不合理。老师,我明白了,我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
师:嗯,很好。你看,上高三以后,你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老师们都看在眼里,说明你确实有积极向上的愿望。但你也应该明白,高考备考的过程其实就是一场“比赛”,我们不只是在跟过去的自己比,而且也在跟周围的同学比。我们的基础可能比别人弱,思考问题的速度可能也不如别人敏捷,可是我们努力的程度不应该比别人差。在任何时候任何环节,我们都应该做到全力以赴,这才是成绩进步的前提。
但是不是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呢?答案是不一定的,这里面还有很多技巧。正如你所说,这次考试我们的成绩虽然有进步,但还远远没达到咱们的期望值,除了努力程度可能略有欠缺以外,应该还有许多具体的问题。来,把你的历史答卷拿出来,咱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好不好?
C:好的。
……
案例点评
心理学认为,个体在归因的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在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肯定;失败时,外归因则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学生在考试之后感觉成绩不理想,总会有意无意地从试题质量、人际关系等客观方面为自己找借口,而不自觉地忽视了对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知识理解等主观方面原因的挖掘。学生对自身问题的归因倾向会引导其下一步的行为模式,不仅关系到其学习成绩能否进一步提升,甚至还会影响到其人格特点。
在我与小C同学的交流之初,她沉浸于自己的低落情绪不能自拔,虽然自己的成绩有所提升,但仍认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感到委屈。这是只看到了自己付出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周围同学的努力,属于归因不当。在我引导她思考的过程中,她多次用沉默或“我不知道”来应答,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防卫机制。在摸清她的基本想法后,我没有跟随她回避问题,而是不间断地用更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她直面自身努力程度不够的事实,最终让她心服口服,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