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鹃鸟:杜宇帝的精魂与巢寄生行为分析

杜鹃鸟:杜宇帝的精魂与巢寄生行为分析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杜鹃鸟,由此成为杜宇帝的精魂之化身。四声杜鹃的叫声有多种解读。研究表明,大杜鹃是现有80多种巢寄生鸟类中最典型的一种,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他鸟类的巢中。关于杜鹃鸟,独爱苏东坡这首《西江月·顷在黄州》:“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杜鹃鸟:杜宇帝的精魂与巢寄生行为分析

故乡,每当暮春三月,便听“布谷,布谷”之声,催着农人莫忘春耕布谷,下田种禾。然往往只闻其声,不见鸟影。宋代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犊时。”

布谷鸟,就是大杜鹃的别称。又名杜宇、子规、催归等。《诗经·曹风·鳲鸠》载:“鳲鸠在桑,其子七兮。”鳲鸠指的就是大杜鹃。

2015年9月,在上海的南汇东滩,偶然拍到了大杜鹃的亚成鸟。2016年6月在南岭天坑附近观鸟,生平第一次,循着大杜鹃的叫声亲眼见到它的样子,童年时萦绕于脑际的“布谷”之声终于有了具象的对应。

在中山,我常在金钟水库附近听闻过布谷的啼叫,但只在横门的海滨湿地拍过一次有可能是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Gould, 1837)〕的朦胧身影。

杜鹃与中国的文学、历史渊源很深,且从杜甫的《杜鹃》诗一段说起。

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

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

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暮春时节,杜鹃声声哀切,诗人由此怀想古蜀国的圣君“望帝”。晚唐李商隐亦有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大杜鹃亚成鸟 亦风/摄(上海南汇东滩)

华阳国志·蜀志》载:“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

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杜宇帝既大义让禅,为何又会日夜悲啼,莫非有莫大冤屈?(www.xing528.com)

蔡梦弼亦在《杜工部草堂诗笺》中,于《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杜鹃鸟,由此成为杜宇帝的精魂之化身。

杜鹃泣血,让人联想到古蜀国王的悲情。是不是杜鹃真的会彻夜悲啼以至吐出血来?从自然的角度而言,一只鸟因鸣叫而吐血,是不合进化常理的。真相是,杜鹃张嘴时,其口腔和舌部均呈鲜红色,远看恰如满嘴鲜血。杜鹃泣血时节,正值映山红怒放,人们认为此花乃杜鹃泣血染成,“杜鹃花”名也由此而来。

我们说的布谷鸟,一般指大杜鹃。很多诗歌中提到的泣血杜鹃与子规,却常指四声杜鹃。

四声杜鹃的叫声有多种解读。有听成“快快布谷”或“快快割谷”的,也有听成“快快归去”的,而在粤语地区,竟听成了“家婆打我”!看来不同的方言环境,对鸟鸣声的理解也大有异趣。

八声杜鹃的腹部为橙红色,背部为灰褐色 信天羽/摄(香港塱原)

它们形体相似,很重要的一个区别要看虹膜的颜色,除了拥有共同的黄眼圈之外,大杜鹃的虹膜呈黄色,而四声杜鹃是黑色的。此外,还有一种八声杜鹃〔Cacomantis merulinus(Scopoli, 1786)〕,亦可以发出哀婉的哨音,但音调更多变化。这种杜鹃的腹部为橙红色,易辨认,分布于华南及西南地区,相对少见。

回到杜甫的《杜鹃》一诗:“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仍为喂其子,礼若奉至尊。”

这几句诗,极其形象地描述了大杜鹃的巢寄生现象。研究表明,世界上大约三分之二的杜鹃鸟,包括所有北美的种类,会筑巢且哺育自己的幼鸟,大约35%的杜鹃以寄生的方式养育幼鸟。

巢寄生是一种鸟类将卵产在其他鸟的鸟巢中,由义亲代为孵化和育雏的一种特殊的繁殖行为。大杜鹃往往是在宿主开始孵卵之前,乘宿主离巢外出的时机,快速进去产下一颗卵。更多时候,大杜鹃会寻找与其孵化期和育雏期相似、雏鸟食性基本相同、卵形与颜色相仿的宿主,多为雀形目鸟类。

杜鹃的寄主,有长尾缝叶莺、东方大苇莺,北红尾鸲、鹊鸲、黑卷尾等,甚至连麻雀也当过大杜鹃的养父母。研究表明,大杜鹃是现有80多种巢寄生鸟类中最典型的一种,它可把卵寄生在125种其他鸟类的巢中。如杜甫诗中所言“生子百鸟巢”,大杜鹃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啊。

关于杜鹃鸟,独爱苏东坡这首《西江月·顷在黄州》:“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醉卧绿杨桥,在杜鹃鸣声中醒来,是多么超然物外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