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史
1916年露西·米切尔和她的丈夫韦斯利·米切尔以及同事哈里特·约翰逊一起在纽约成立了教育实验处(此为银行街教育学院的前身),并聘请了医生、社工以及其他专业人员担任教师。他们的目的是将心理意识与民主观念的教育结合起来。研究人员和教师研究幼儿,以找出什么样的环境最适合儿童的学习和成长,然后创造这种环境,并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幼儿。
20世纪60年代,银行街教育模式的发展主要受到美国的开端计划的影响。1965年,美国通过《人权法案》,银行街教育学院配合《人权法案》支持下的开端计划,建立了诸多工作小组。
1971年,银行街教育模式正式更名为“发展—互动模式”,它不再以老师的实践为引导,而是以概念化与系统化的课程来引导学生,以对抗当时的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对“认知”的发展。
(二)银行街课程模式的理论依据(www.xing528.com)
这一课程模式是建立在多元化的理论基础上的,这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其他以单一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方案有着很大的不同,银行街早期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至少来源于三个方面:
一是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特别是诸如安娜·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等一些将儿童发展放置于社会背景中的学者的理论,强调情绪、动机以及自主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是皮亚杰、温纳等一些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家的理论,这些心理学家对教育并不特别关注,但是银行街课程模式一方面运用了这一学派的理论来应对当时盛行的行为主义学派,另一方面,这一课程模式十分重视用环境的创设来引发儿童的自由活动,皮亚杰理论对主体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强调,与其基本主张不谋而合,并为其开创了一个看待环境创设问题的新角度。
三是以杜威的进步主义为基石。约翰逊(银行街早期教育方案创建主任)、艾萨克斯和米切尔等一些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杜威的理论为基础,开始建构银行街教育模式,这一课程模式也借用了莱温、维果茨基等人的理论,后来比伯长期参与,协助他们将心理学与教育学理论相结合,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