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的取向不同,其所产生的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也不一样。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学前教育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有四种: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形式、以经验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学前教育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以前三类为主。
(一)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强调按知识的内在性质及其内在结构组织课程内容,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连贯的教育教学。其所形成的课程称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认为,学科是传递知识和技能的最为有效的方式,能以最系统、最经济和最合理的方式为儿童提供社会文化遗产。
在学前教育课程中,“分科教育”就是一种典型的学科中心课程,它有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教学计划和统一的教材,便于教师组织和引导,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系统化地传授给幼儿,充分体现了知识本身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然而,学科中心课程也有自身的不足之处:过于强调学科的内在逻辑,容易造成学科之间的分离,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灌输,容易忽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将集体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培养和因材施教。
(二)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强调按照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在此类组织形式下,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是课程内容组织的出发点,而且课程内容也可以根据幼儿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幼儿获得了较多的参与各种活动的机会,能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获得自我的发展。如幼儿园实施的“方案教学”,就明显体现出了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倾向。
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幼儿园课程,其课程活动内容有很多种类型,如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生活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若再以幼儿参与活动的规模来划分,还可以分成集体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等。这一组织方式能够给幼儿提供较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对于发展幼儿的实践能力、思维品质和个性心理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
(三)以经验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以经验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强调依据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来组织课程内容。一般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实现,此类问题一般是幼儿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包含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问题解决的过程主要是,教师依据对幼儿的观察,预先设计好问题,拟定所选问题的发展目标,然后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问题的解决,让幼儿在发现和探索中获得知识技能,培育情感,形成态度观念等。
此种组织形式与以活动为中心的组织形式一致的是,都强调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同的是,后者强调的是各种活动情境的构建,前者注重的是生活情境的构建。教师的任务是为幼儿提供学习材料和学习机会,创设一个富有教育性的情境,让幼儿自发地通过自己的直接经验发现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经验为中心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幼儿个性心理品质的养成。
(四)以社会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以社会为中心的组织形式又称社会中心课程论,主张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社会中心课程论认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促进社会发展,学校应该致力于社会的改造而不是个人的发展。因此,社会中心课程论批判儿童中心论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及活动,而忽视了社会的需要,主张课程的最终价值是社会价值,课程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的运载工具。社会中心课程论强调课程建设要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客观需求,因此较多应用于高校的课程编制中。[18]
以上可以看出,从理论上来说,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形式是可以加以严格区分的。但是,在实践中,各种课程组织形式是不能简单地以一种形式作为中心去组织课程内容的。它们之间应该根据需要取长补短、有机结合。总之,幼儿园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应该是能够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的形式,不仅要与系统的科学知识紧密联系,也要与幼儿生活、需要和兴趣紧密联系。
思考与练习
1.试分析当前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超载的问题。
2.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
3.分析一种幼儿园教材,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的适宜性作出判断。
【拓展阅读】
幼儿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家长吐槽手工太难(节选)[19]
废旧材料制作风铃、彩绘鸡蛋、纸板盒做汽车、元宵节做灯笼、圣诞节做圣诞帽……记者走访湖州城多家幼儿园,发现家庭作业大多为手工制作。“前两天收到幼儿园的短信,让家长和孩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风铃,当时我就傻眼了。风铃怎么做?材料选什么?……别说孩子,连我都一头雾水。”家长沈女士说,自己也不算“笨手笨脚”,但还是被这份家庭作业给难住了。为了做好作业,全家人忙了一个周末都没能做成一个风铃,最后只能到淘宝网上购买了制作风铃的材料,然后带着孩子组装好,才算交了差。
除了手工制作外,另一项让家长们“心累”的作业就是带东西——各式各样的东西,包括金鱼、兔子、蚕宝宝、太湖蟹、油菜花、多肉植物等。“幼儿园经常下午三四点钟发个消息,通知我们第二天要给孩子带某样东西,也不管这东西好不好找。”陈先生感叹现在都怕看到这类短信了。他说,有一次因为工作没及时看到通知,等发现老师让第二天带小仓鼠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时多了,看着女儿带着泪花的小脸,他不得不跑遍了整个湖州城找卖小仓鼠的摊子。让陈先生更不满的是,这些家庭作业的频率太高。“偶尔几次是增加亲子互动,但三天两头来一次就是增加负担了。”他说,每周一次的频率让人不堪其累,最重要的是家长还不能拒绝这些作业,“总不能让孩子成为班里不完成家庭作业的‘刺儿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家长选择了“包办”家庭作业。家长蔡女士的儿子5岁,在湖州城某幼儿园读小班。她坦言,周围家长代劳孩子作业的现象比较普遍。“学校有个家长群,每次完成了作业,老师会要求家长们上传到群里互相交流,许多作业一看就是大人做的,小孩子根本做不出来。”蔡女士说。
【真题解析】
(2017年下半年)为什么幼儿园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
【解析】
1.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包括日常生活活动。
2.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校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因而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背景和来源。
【真题模拟】
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解析】
1.合目的性原则
所谓合目的性原则,就是指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并有助于实现学前教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必须为课程目标服务,课程内容的选择始终要遵循课程目标指定的基本方向。(www.xing528.com)
2.基础性原则
所谓基础性原则,指的是所选课程内容必须使幼儿获得成长发展必备的基本的生活技能、基础知识技能、基本情感态度和初步的价值观念等。
3.适切性原则
所谓适切性原则,指的是所选的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幼儿力所能及的,也要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喜闻乐见的。
4.直接经验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应该具有直观性、情境性和活动性,使幼儿能够直接感知、操作和体验,把学习内容直接转化为经验。
5.兼顾“均衡”与“优先”的原则
课程内容的均衡,指的是构成课程内容整体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要适当。
6.逻辑性原则
学前教育课程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应按照一定的逻辑来选择课程内容。
【注释】
[1]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61.
[2]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96.
[3]陈文华.幼儿园课程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35.
[4]高敬.幼儿园课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41.
[5]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0.
[6]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9-71.
[7]丁海东.学前游戏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68.
[8]张亚军.幼儿园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38.
[9]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10]刘立民.幼儿园课程概论(第三版)[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1.
[11]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89.
[12]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7.
[13]王春燕等.幼儿园课程论[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2009:47.
[14]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2.
[15]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4.
[1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4.
[17]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64-165.
[18]张亚军.幼儿园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43.
[19]李华.幼儿作业变成家庭作业,家长吐槽手工太难[N].湖州晚报,2017-03-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