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与课程实践之间的桥梁,因此厘清课程目标、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这三个概念在不同层次上体现着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具体任务。教育目的具有宏观性、指导性,一般规定了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总方向。教育目标则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不同阶段的教育应达成的目标。课程目标则是教育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引导着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在教育系统中,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再到课程目标,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三者之间的层级关系如下图:
图2-1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与课程目标的层级关系图
教育目的规定着教育发展的总方向,体现着人们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是一定时期内国家对受教育者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在我们国家,它往往以教育方针的形式予以规定,从总体上明确了国家与社会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1]教育方针是国家根据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为实现教育目的所规定的教育工作总方向,是教育政策的总概况,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人才培养规格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2]如我国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规定:“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以看出,教育目的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体现着不同类型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要求,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都分别有不同的教育目标。我国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就对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1)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促进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探究能力。
(3)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友爱、勇敢、勤学、好问、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可见,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以教育目的为准绳,结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对其发展方向所作出的总体要求。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根据教育目的对各级各类教育目标的进一步细化,体现课程的价值,明确课程的任务。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把幼儿园的课程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的课程目标[3]均有明确规定:
健康领域的课程目标为: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社会领域的课程目标为: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www.xing528.com)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语言领域的课程目标为: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
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科学领域的课程目标为: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为: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与体验;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课程目标在教育目标的制约下,直接明确了学校具体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价值和取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