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教育课程基础:性质及重要性

学前教育课程基础:性质及重要性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学前教育的任务。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课程不是适龄儿童必须学习和完成的“任务”,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学前儿童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这些规律,探索适宜学前儿童充分健康发展的课程,是课程研究者的任务。

学前教育课程基础:性质及重要性

考察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文化对他们的内在要求这两方面的内容,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部分

学前教育课程是学前教育的“心脏”,承担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学前教育是对学前儿童实施的教育,其下一个教育阶段是小学教育。由此可知,学前教育课程是小学课程的前一阶段,二者具有客观连续性。因此,学前教育课程对小学课程必然有奠基作用,二者的这种关系是不可逆的。

基础教育的概念和含义在不同国家亦有所区别。我国将学前教育纳入统一的基础教育制度之内,2016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二条明文规定:“幼儿园是对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

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意味着为以后奠定基础的重要性,更意味着学前教育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对学前儿童充分、全面、健康发展的必要性。因此,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早已不是要不要重视的问题,而是必须予以重视、怎样更好地重视的问题。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蕴含着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必然联系,是儿童发展阶段性与连续性有机统一的必然要求,这种必然性不仅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既是身体方面的,也是心理方面的,既是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也是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因而是全面的基础性。这种基础性孕育着幼儿以后发展的巨大潜能。

(二)学前教育课程是非义务教育课程(www.xing528.com)

学前教育课程是基础性课程,但是,由于学前教育是对九年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进行的教育,所以是非义务教育。因此,学前教育课程具有非义务性,是非义务课程。也就是说,学前教育课程不是适龄儿童必须学习和完成的“任务”,不具有强制性和普遍性。这在客观上使学前教育课程具有了较大的灵活性。但这种灵活性是以国家有关的教育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发展与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为依据的。广大学前教育课程研究者正在发挥各自的积极能动性,努力探索适合学前儿童健康发展的课程。学前儿童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这些规律,探索适宜学前儿童充分健康发展的课程,是课程研究者的任务。

(三)学前教育课程是终身教育的根基课程

幼儿阶段是为整个人生打下根基的阶段,学前教育课程是整个教育课程的根基部分。未来社会是学习的社会,人需要终身学习、终身受教。幼儿处于人生发展的早期,这个时期是生理发育、心智发展、个性萌芽的初级阶段,幼儿开始了初步的社会化历程,面对世界,他们好奇、迷惑,并主动探索,展现自己内在的生命本质。这时候的教育课程,要注意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根基。必须注意学前教育课程的启蒙性,并同时注意其奠基性。[10]

(四)学前教育课程是发展适宜性课程

所谓发展适宜性课程,包含几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指学前教育课程适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但不是仅仅停留于迎合或者迁就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现状。第二是指学前教育课程对学前儿童发展是适当的,提供的影响是经过选择、优化的,具有选择性。第三是指学前教育课程要提供适宜的刺激,促进学前儿童适当发展,既要保证学前儿童达到应有的水平,获得充分发展,又要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即要拓展学前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第四是指学前教育课程要充分考虑学前儿童发展的共性,还要满足不同儿童的兴趣与需要,照顾其个性。第五是指学前教育课程还要适当照顾教育者,切合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发展适宜性课程突出两点,一是适宜性,二是发展性。两者是紧密相关的,是学前儿童健康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